查看: 2040|回復: 2 | 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洪蘭 [複製鏈接] |
|
過年,我去美國陪母親守歲,看到了美國小學如何推動閱讀。
我到的那個週末,妹妹女兒的學校有「閱讀之夜」的活動,孩子在吃過晚飯後,要抱著睡袋去學校過夜,有兩個媽媽要去當監護人,我妹妹是其中之一。我很好奇的跟去看,發現他們是每月的第一個週末,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在「閱\讀之夜」念給同學聽,他們念的時候是採取戲劇的方式,有抑揚頓挫外加表情,有時老師會叫他們把故事改編成話劇,也就是說,不拘什麼形式,只要把這本書的精髓介紹給同學,讓他們跟介紹者一樣喜愛這本書。
當天,我的外甥女挑的是《天方夜譚》,她老早就纏著我妹妹要買頭紗遮面,又把我妹妹的睡褲褲腳用橡皮筋束起來當燈籠褲。所有道具服裝都是外甥女她們自己做,唯妙唯肖,我才發現天下果然沒有什麼東西叫垃圾,我們不要的東西在別人眼裡都是寶貝,釦子、彈珠變成了金銀珠寶,中國尖嘴茶壺變成了神燈,孩子在扮戲時充分的發揮了想像力。我也很驚訝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可以安靜的聽別人念故事,不會爬起來走動或打斷別人的話。
外甥女表演完後,我開車先載母親回家休息,我妹妹在孩子們睡著後回來,因為別人知道她家有客,叫她先走,這時她才有時間泡茶跟我談他們在學校推動閱讀的事。
我們都知道說話是個本能,閱讀是個習慣,因為文字的發明才五千年,不可能登錄在我們的基因上,因此,習慣就得從小培養,所以學校很注重閱\讀,想盡各種方式來培養閱讀的習慣。這一代的孩子都不喜歡看書,一有空便是打電腦、玩電玩或上網聊天,要把孩子從這些地方吸引過來,閱\讀活動必須很有趣才能跟電玩分庭抗禮,因此家長會的愛心媽媽跟老師們商量了很久,最後想出這個「閱讀之夜」的方法。
一開始,父母們用披薩來吸引孩子參加,隨著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期待每月的第一個週末來臨時,披薩便變得可有可無了。而孩子每天都閱\讀書本以尋找可以介紹的新書。這個活動把閱讀、寫作、戲劇、舞蹈和音樂都串了起來,讓孩子在看書時,腦海中常浮出圖像,想著要怎樣把這一段表現給別人看。雖然他們才五年級,表演卻是有聲有色。我常想,孩子其實是有能力的,是父母不敢放手,什麼都要替他們做,埋沒了他們的創意。
回到台灣是初五,學校開學前一天,我看到我朋友個個雞飛狗跳,大人罵、小孩哭的在替他們的孩子做寒假作業,我不懂,既然要罵又何必替他做呢?為何不讓他自己做?我想起有個留英的朋友說,英國人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端湯,她看了忍不住要上前幫忙,老師一把把她拉住說:「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結果孩子果然一路端到位子上沒有打翻,她說那天她很自責,因為她從來沒有給她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媽媽什麼都做得好好的,孩子也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了。
或許我們也可以多給孩子一點表現的機會,在鼓勵他閱\讀時,同時發掘他其他的多元智慧。 |
|
|
|
|
|
|
|
發表於 2006-4-14 23: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有戚戚焉
現今的社會中小孩的童年已經被我們這些大人給封殺掉,
什麼事情都把它規定的死死。
讓小孩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快樂的時光
真是不幸啊!
放過這些幼苗吧!別找藉口說為他們好而替他們做決定。
兒孫自有兒孫福 |
|
|
|
|
|
|
|
發表於 2006-4-15 07:31:15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的大環境存在著許多無奈的地方 ∼ 現在小孩子出來了 ∼ 面臨到語言教育的問題 ∼ 我們希望母語(台語)可以保存下去,所以,在家面對小孩只講台語與英語,童謠只聽台語和英語的迪士尼。
上幼稚園和小學後就是母語被消滅的開始 ∼ 即使現在學校有母語課程,大多也只是做個樣子 ∼ 自己的母語被消滅然後還要多花時間學???
為了小孩的教育問題也曾考慮移民 ∼ 但是,移民談何容易?一切重來 ∼∼ 割斷與台灣土地的臍帶 ∼ 無亦更糟糕 ∼ 等到為人父母之後,才能瞭解孟母三遷的用心 ∼∼
面對語言的心態同樣展現一個族群的性格 ∼ 同屬地方語系的香港粵語 ∼ 港人以講粵語為榮 ∼ 以粵語為主,儘管文字同屬繁體字,但是,這並不讓粵語無法生存∼ 反觀台灣人,許多長輩一看到小孩子就要跟他講國語,他們的心態總認為國語比台語高尚 ∼∼ 無奈 ∼∼ 我也只是這個大族群的一個小砂粒 ∼∼
最後,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