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隻攝食人類丟棄或無法利用之動物性及植物性可食性資源,轉變為人類所需之動物性蛋白質,增加食物來源,所以廚餘養豬基本上是資源有效利用的途徑之一。由環保觀點來看,餿水飼豬之效益乃在於利用豬隻做為有機資源物之初級消化者。因為餿水中含有高濃度之油脂為一般環工生物處理程序不易分解者,且含氮量高, C/N比偏低不利於堆肥醱酵,故須另外輔以添加資材,因此傳統農業社會流傳至今之餿水養豬仍具可行性。
豬之飲食需要與人類很相近,豬是雜食性動物,可利用兼及動物與植物來源之熱量及蛋白質。利用食品殘渣飼養豬隻在畜產經營上是極普遍且可被接受的方式,而廚餘養豬更是極為古老的養豬模式,可稱得上是最普遍的廚餘資源再利用方式。
從經濟性及資源有效利用之觀點來看,廚餘養豬有以下效益: 一、消耗量大:每頭黑毛豬之成豬期,每天可消化廚餘約 5~10公斤左右,每頭黑毛豬飼養期計可消耗約1500公斤左右。因此,3000頭豬之養豬場(若為自行配種及育仔豬之一貫式養豬場則約4000頭)每天消化約30公噸之廚餘,相當於10萬人之廚餘總產生量。 二、替代飼料,節省餵養成本。一般而言,飼料成本佔豬隻總生產成本之 50~60%左右,餵食廚餘之成本(含收集、蒸煮等)將僅為飼料之1/3~1/2左右,因此可以節省總飼養成本約30%~50%左右。 三、提昇資源利用價值,避免豬與人爭食。豬隻攝食人類丟棄或無法利用之動物性及植物性物質,轉變為人類所需之高級動物性蛋白質 (豬肉),大幅提昇廢棄物資源利用價值。並保留飼料中之穀物、蛋白質等優先供人類使用。
此外,從污染防治觀點來看,廚餘中常含有高比例之油脂與粗纖維成份,此為一般生物廢水處理系統中所不易處理者,而藉由豬隻消化轉換後,可轉換為較易生物分解之成份。
廚餘養豬係以黑毛豬為主,黑毛豬是具本土特色之畜種,較耐雜食。且黑毛豬之換肉率較低,若完全以飼料餵食則成本沉重,故餵食廚餘較合乎成本。
豬隻對於餿水消化量極大,每隻肉豬每天約消耗 5~10公斤餿水,回收餿水養豬可以利用豬隻作為有機物之預分解,排出之糞尿雖然仍須再作處理,但已達初步污染減量之目標。以10萬人口之縣市為例,假設每人次之餿水量約為0.3公斤,則每天所產生之餿水約為30,000公斤。因此若有約3,000頭豬即得以消化所產生之餿水。而3,000頭豬之養豬場乃相當於中型之養豬場,以目前全臺灣養豬頭數尚數百萬頭之情況下,1,000~5,000頭規模之養豬場仍有數百戶之多。雖然3,000頭豬所產生之豬糞尿污染量極為可觀,但以總污染量而論,假設豬隻對於餿水之消化率為70%,則總污染排出量僅為原餿水之30%而已,顯示養豬對於廚餘污染之削減的貢獻極為顯著。另一方面,餿水中之油脂、高蛋白質、脂肪成份經豬隻之預消化分解,後續之生物處理較為有利。養豬戶願意配合收集廚餘養豬,最主要之誘因在於經濟效益。從成本之角度來看.以餵食3,000頭豬為例,若以全飼料餵食,每日飼料成本約為35,000~50,000元不等,而以廚餘養豬可減少約2/3之飼料成本。若扣除設備、收集之人工費用、蒸煮燃料費等支出,每日可節省約20,000~25,000元之費用,極具經濟效益。如果要以廚餘養豬,必須注意廚餘加熱中心溫度至少 90℃以上,中心溫度維持至少一小時,並持續攪拌。 廚餘處理之建議流程如下:
壹、廚餘養豬之單元介紹: | 廚餘收集車(養豬場) (自行收集或至清潔隊轉運場載運,車斗後方有油壓昇降平台方便裝卸 ) | | 食品收集車
(食品廠液態下腳料或過期食品收集車 設有管路及泵浦以利液) | | | | 傳統磚砌或鋼板爐灶
(以廢木材為燃料加熱,可直接加熱廚餘或產生蒸汽再加熱 ) | | | | | | 蒸煮槽及集氣罩
(集氣罩可將蒸煮槽所生異味收集水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