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8|回復: 2

給大前研一的信 of(f) course 不容易?!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21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6-10-27 08: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給大前研一的信

of(f) course 不容易?!

李明璁  (20061027)

     


    這一堂「OFF Course」,竟有這麼of course(想當然爾)的輕鬆容易嗎?即便以我這麼一個資淺的社會學者,也能明確指出:您著實低估了特定的歷史與社會條件,對工作與休閒型態的制約影響,以至於在整本書裡都訴諸一種個人唯心的自我改變動力。

    親愛的大前博士,  


    在提筆寫這封信給您之前,我剛完成了幾項工作:首先是趕出一篇論文,因為週末將前往貴國參與研討會,其次是準備隔天要給學生的授課資料,最後則是處理才短短一天就累積到數十封必須回覆的電子郵件。現在是台北時間午夜三點,我已近二十小時未曾闔眼。之所以這麼挑燈夜戰,是因為白天在大學研究室裡經常被突來的電話和訪客打斷。似乎只有這時刻才能專注讀書寫作,我明知如此對身子不好,但總受不了靜夜工作的誘惑。
    這是我回台任教第二年的開始。在過去一年多裡,我從只要專注論文的學生身份,變成了必須滿足各方需求的教授,從一個異鄉書房裡安靜自足的小宇宙,轉換到在都會人群中複雜交會的各種場景。所謂的「工作」,以各種形式來到我面前,向我提出要求,而我也總是全力以赴。直到前一陣子,我赫然發現鏡子裡的自己滿臉疲憊;而壓力過大的頻繁失眠,更促使我必須有所改變。然後我剛好在書店翻到了您的大作《OFF學》。彷彿是個清晰而輕盈的口哨聲,它招呼著整整開機「ON」了一年多、電路幾乎快燒壞的我,該關機OFF一陣子了。於是,我買下了這本書,基於對休息的渴望,也基於對您論述是否轉型的揣想。

    其實第一次接觸您的作品,是幾年前在劍橋大學社會人類系的某次討論會,那次的主題是反省全球化論述。請恕我直言,當時所有參與師生幾乎都對您頗有微詞,認為您多年來所推進的「世界趨勢」,隱含許多問題。我猜您應知道,另一位知名的日裔學者三好將夫,就曾針對您早期的暢銷大作《無國界世界》(TheBorderless World)提出犀利批判,他認為所謂的「無國界」潮流,其實只是反映菁英階級的跨國慾望、甚或就是一罐裝著「殖民想像」舊酒的「跨國主義」新瓶。

    「會玩,才會成功」

    的確,在您產量驚人的著作中,一直以來所呈現的都是樂觀、開放、領導、創造、與最重要的「持續成長獲利」的語調。在一次次大膽而帶著歡呼口吻的趨勢預測與理想主張中,您卻鮮少觸及國際、族群、階級、性別、城鄉等各類現實矛盾。英國地理學家瑪西(D. Massey)曾說:「在所謂的全球化過程,有些人從中獲利但其他人失去更多;有些人創造潮流但其他人只能隨波逐流」。我相信睿智敏銳如您,不可能對現實世界太多的差異條件與衝突情境視而不見。但很可惜的,您似乎一直將這些問題存而不論。

    誠然我可以理解,如此將社會內部矛盾及社群利害衝突放在一邊不多置評,似乎是主流經濟與商管領域中約定俗成的論述邏輯;而您身為「國際企業策略專家」,實在也難以要求細膩討論常民在地生活的複雜性。正因為如此,在乍見《OFF學》(出版社說這是您「首度暢談創意生活秘訣的新書」)時,我其實是相當好奇的。我揣想著:像您這樣一位總是在教導與鼓舞商業菁英及白領階級「如何樂在工作、勇於創新、明辨趨勢、再創高峰」的導師,現在如何改弦易轍地主張人要追求工作以外的休閒樂趣、「會玩,才會成功」。

    很輕鬆地在上週末午後就拜讀完您這本書,就像前言所說這是一門「OFF學的course(課程)」,而整本書的確充滿了諧音「of course」(理所當然)的快意語調。我相當佩服您流暢的文筆,和歸納出新概念的能力。儘管閱讀過程中確有不少疑問,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一次愉快的閱讀經驗。只是闔上書本,離開沙發,回到研究室的電腦前,我想到必須趕在週一完成的工作,突然有一種弔詭的感覺:看完這本書,我到底「OFF」了什麼?或者,更加焦慮於「如何OFF」?

    就像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俏皮寫道:「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感到甜美的生命之輕托他浮出了未來的深處;但到了星期一,他卻被從未體驗過的重負所擊倒」。我真想問問大前博士您,為什麼在書中我們都感覺不到您在「ON」與「OFF」、沉重與輕盈之間來回擺盪而兩難的焦慮?又在什麼樣的基礎上,您和書中的登場人物們(如已故的SONY創辦人盛田先生),能如此輕易地想悠遊就悠遊,說「OFF」就「OFF」?

    在生活品味上更「IN」

    在書的一開端,您就開宗明義表示:「不是要推薦大家『慢活』:放棄工作上的成功、從競爭社會上退下來、緩慢而輕鬆生活在興趣當中等等」。您主張是在以工作為中心的前提下,充實休閒生活,從而讓娛樂經驗轉為工作能量。在此基調中,資本主義社會人吃人的競爭邏輯並未被挑戰,也不涉及對既有生活秩序的結構性反思。在我看來,您所謂的「OFF學」其實不是玩真的要安靜OFF(離開),而是為了比別人在生活品味上更「IN」(時髦上道)一些。是以,如您所說,重點在於如何透過金錢與時間的效率分配、精準的休閒規劃、明確的品牌認同,讓自己成為一個懂得「從休閒中累積創意競爭力」的聰明職場人。

    據此我特別注意到,大前博士您過去用來指引白領階級的風向球,如今似乎已開始改變方向。如果用英國社會學大師包曼(Z. Bauman)的話來說,您所面對的的確是一個由「生產者社會」轉變為「消費者社會」,亦即從工作倫理所導引的社會,轉變為由消費美學所支配的社會。當人們的現實生活逐漸從前者(一個需要每位成人都全心投入生產勞動的社會),轉變到後者(一個可能無須大量勞動投入即可維繫一般生活的社會),敏銳如您,當然不可能再重複鼓吹各式職場技能、工作倫理與管理方略。全心投入、死忠熱愛工作的年代已經過去,您很清楚,懂得好好利用「休閒資本」才是王道。

    然而,包曼所關切的是:在這樣社會型態轉變中,人的「貧窮」如何從實質上的經濟困頓,轉變成文化與消費擁有上的相對剝奪感,因而有許多好不容易向上流動、「中產階級化」的人們,又陷入一種「新貧階級」的尷尬處境。就此而言,您看來一點都不擔心也不焦慮,因為您或許會說:是啊,那就別再只懂得呆版固守工作崗位、別再跟著同事一起去沒品味的居酒屋應酬,來看看我這本《OFF學》、學學裡面這些游刃有餘的成功企業人,你就會懂得如何做個富裕的「生活達人」,也自然不會掉落到「新貧階級」。

    但親愛的大前博士啊,我倒懷疑您當真認為:這一堂「OFF Course」,竟有這麼of course(想當然爾)的輕鬆容易嗎?即便以我這麼一個資淺的社會學者,也能明確指出:您著實低估了特定的歷史與社會條件,對工作與休閒型態的制約影響,以至於在整本書裡都訴諸一種個人唯心的自我改變動力。正如德國社會學大師伊里亞思(N. Elias)曾論道,休閒娛樂不是單純的個體需求及動機反映,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自由選擇,更大一部份是被歷史和社會所組織、建構、和規約的。

    弔詭的假動作

    比如說,您提到日本人習於長時間待在辦公室,但我認為那不只因為勤勞這種簡單而唯心的解釋,還牽涉到許多人在公司的空間感受,其實竟比在家裡過於緊密的空間感受來得寬鬆自在。而根據調查,日本人偏愛的休閒活動鮮少是在家中進行。相對的,歐美人的週末則大多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歐美人習慣OFF在家「什麼都不做」,但日本人卻必須精心計畫讓自己和家人外出休閒。個人以為,從工作與休閒的分野,乃至休閒種類的選擇等等,所有「為何與如何OFF」的討論,都該對應到其背後的脈絡。只是很遺憾,諸如此般對庶民生活的「實然」(what is)考察,在您反覆描繪「應然」(should be)生活品味的各個篇章裡,鮮少出現。

    其實,在人類從事休閒的歷史發展中,娛樂活動一直在被體制化和規馴化。休閒的本質原是散漫無章,但晚近卻逐漸被拿來與工作需求巧妙聯結。十九世紀時許多娛樂都不需要技巧,但如今從事休閒活動卻得投注更多規劃及練習。從大前博士您的觀點來看,現代人不但得懂得各種娛樂,還要在這上頭表現出色。波蘭裔的美籍都市學者黎辛斯基(W. Rybczynski)曾略帶嘲諷地表示:休閒的歷史在此出現了一個弔詭的轉折。對許多中產階級而言,週末的自由時光不再是擺脫勞動,而是另行創造一個新的勞動機會(也就是把娛樂當成賣力表現的場域)。這點在您的書中,正好得到應證。

    這麼說來,「OFF Course」還真是of course不容易啊!親愛的大前博士,請容我大膽進言,您所鼓吹的這種OFF,因為不曾從庶民生活智慧裡汲取必要養分、也沒有試圖要挑戰任何主流價值,結果它終究成了一個弔詭的假動作。而我們即使換上了休閒服,卻還是繼續被那隻看不見的資本主義市場黑手,高舉在僅只換了布景的同一舞台上,日夜辛勤努力地ON著……

    敬祝 OFF�ON切換愉快!

    李明璁 上

    PS.其實這封信是應人間副刊之邀而寫,原本是想反思一下「OFF學」及其熱潮,沒想到最後竟成了我遲遲交不了差、時時ON著的夢魘。人生真是一場徒然而略顯荒謬的熱情。現在終於完成了,我想起村上龍的一句座右銘:「我不太喜歡工作,所以都會盡快寫好出去玩。」日後定要引以為誡,盡可能OFF OFF!
總帖子數排名︰32

升級   55.75%

發表於 2006-10-27 09:22: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下課

OFF 學  =不=   下課學    ?????
偶把: ON 當上課    OFF 當下課
既然有上課又有下課,當然就有放假,就把自己當個學生吧.

放假作啥?安排了嗎?計劃了嗎?
養豬可憐唷,豬:沒人顧,不行,別人顧,不放心,...自己最行?
連上網也和豬有關.ㄛㄛㄛ,
養豬人看豬,豬在豬圈裡,
非養豬人看我們的家,我們的豬舍,也是一個大豬圈,
大家被關在裡面,而不自知,醒醒吧.

休息一下,OFF一下,輕鬆一點,
停停腳,玩一玩,再出發吧.也許收獲更多....大前研一有這麼說嗎?????

[ 本帖最後由 dowell 於 2006-10-27 09:49 AM 編輯 ]

升級   7.79%

發表於 2006-10-27 22: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會玩.才會成功.

~~~~會玩.才會成功~~~~~深深體會.期許自己是個"玩豬人"而不是"養豬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