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2|回復: 7 | 時尚界似是而非的奇怪理論 續集 [複製鏈接] |
|
1. 買名牌是一種投資。
大體上,說這話的人,論調來自兩個方向:
第一,名牌商品好好愛惜通常都很耐用,一個包抵十個包。第二,使用名牌是一種自我投資,投資形象也投資別人對自己的觀感。
針對第一種說法,讓我來為你計算一條公式:
你今天買了一個Christian Dior 的Lady Dior包,價值七萬五千元。你說她經典實用,是黛妃的最愛,你說,起碼可以用上十年不退流行不會壞。
如果你花五千塊買一個「符合潮流,好質感的包包」,每一年都因為潮流轉換或故障而淘汰它,七萬五千塊,可以讓你玩這個喜新厭舊的遊戲,一共十五年,而 且有些包即使粗魯對待,用一年都用不壞。
名牌有其經典性,某些設計的確可以抵擋瞬息萬變的時尚潮,名牌有其扎實作工當保證,溫柔對待的確可以耐得住長期使用。
但因為這個理由,覺得高額的消費很划算,就讓我覺得你一定沒在算。
「投資」及「划算」的諸多字眼,並不適合放在奢侈品產業。被你使用十年後的Lady Dior轉手能賣幾個錢?是投資?因為太愛惜她一年提不到二十次?是划算?
針對第二種說法,也是我覺得似是而非的論調。
全身名牌的人,與一個舉止得宜搭配出眾的人,誰的形象好?全身名牌的人,在他老闆眼中,需不需要昇職或加薪?全身名牌的人,在他客戶眼中,需不需要買他的帳?
所以這是投資自己,還是幫自己扣分?
喜歡及享用名牌不是壞事,就大方承認吧。給自己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無非是增加「時尚cliché」清單的長度罷了……
2. 我不喜歡穿(戴)有LOGO的東西。(嫌惡表情)
我非常非常高頻率的聽到這句話。大體來說,一般人入門開始認識或喜歡名牌,憑藉著便是它們的LOGO(或經典圖騰):LV的Monogram、Gucci 的GG Logo、Chanel的外雙C……然後,涉獵多一點的人開始研究品牌故事、設計理念、品牌DNA,涉獵越是多的人,就越開始討厭LOGO。
他們說,LOGO代表著膚淺虛榮、俗氣而沒有風格。
他們說時尚其實很有內涵,有歷史/人文/工藝/美學/設計的淬煉在裡頭,瘋狂的追捧LOGO,是對時尚的不敬。
有這麼嚴重嗎?
不妨,放下你嫌惡的表情,聽我來說一說。LOGO,其實就是一種「平面設計」。好的LOGO,有記憶度高的造型,以及耐看、風格不受時代淘汰的特性,你以為,LOGO有這麼好設計嗎?而你享用奢侈品,不就為了欣賞設計嗎?
它不是把開頭字母拿來變形就可以了,它不是不斷重複某個符號就能變成經典圖騰了。它們會活下來,被那麼多人喜歡,多半是因為它們掌握到某種集體共識上的美感規則。這其實不容易。
當然,我能理解講這話的人,一定在時尚這個領域做過不少功課,審美的標準被升級了,懂得欣賞名牌不是欣賞它的「牌」,而是感受它設計的巧思、用料的嚴謹、技藝的純熟。所以,LOGO不再是他考量的標準。
但是,也用不著嫌惡呀。
就個人而言,我欣賞LV的Monogram,覺得那十字花瓣、如忍者飛鏢造型的光芒、LV本身兩個字母的相疊,以及它們不斷不斷的交錯與重複……呈現一種典雅又繽紛的美。
它的設計靈感如果真像該品牌闡述的,來自日本早期家徽的運用,那麼,他們在日本所向披靡的業績,是不是某種程度代表著,LOGO背後的意涵,果真具有強大魔力?當一個日本人使用Monogram產品時,他是否會想著:「我不只在使用一個法國龍頭精品,我不只認為這個圖案在美感構成上完全成立,我還在對我自身的文化表達懷念和敬意」?
如果是這樣,用LOGO有那麼膚淺嗎?
但是,該品牌近來不斷消費這個經典圖騰,不斷的改造它:換顏色、找藝術家把自己的畫作強行疊在它上面、迎合日本市場發展出匪夷所思的櫻花櫻桃……這便是另一個討論範圍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些「不喜歡LOGO的時尚愛好者」,轉而傾心於一些設計低調質感好的品牌,例如Bottega Veneta,例如Hermes。
我必須要說,當一個品牌成功將自己的產品形貌,建構成市場上人盡皆知的符號時,那個產品,某種程度就已經成為一種LOGO,一種識別標誌。
例如Bottega Veneta的Cabat,例如Hermes 的Birkin。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提著Birkin,你會心裡百分之百全想著:「這真是一個好優雅的包啊!」,而沒有一絲一毫想到,這是一個愛馬仕的包款,以及它代表著「名牌」及「超高價」嗎?
所以,當你提著BV著名的編織包款,口中帶著得意的說:「我最不喜歡有LOGO的東西了!」,容我坦白說出自己的看法:
「那再明顯不過的編織技藝,就是一種LOGO呀大姊……」
真要向我證明你是一個不喜歡LOGO的人,僅需要做一件事:
挑一件Martin Margiela 的商品,然後把它固定布標的那四個小白縫點剪掉!
沒錯,我說剪掉!
那四點白粗棉線,本來就是方便讓你剪掉的。請不要再暗自竊喜有人因你頸後的四個小白點而認出你今天穿Martin Margiela了。
你願意嗎?
3. 這已經不只是時尚,這是藝術品。(眼神篤定)
這一句話,你每翻一本時尚雜誌,細細看它的內文,就能在裡面起碼找到一句。
「時尚算不算藝術」這個議題,好像已經被討論了很久。我想,會被爭議許久的問題,一定是有它的灰色曖昧地帶。我承認,當三宅一生創作的服裝被美術館高高吊起時,那空中構成的美感,的確讓人有產生虔誠信仰的感動。
但是,針對有「實用價值」的產品(例如一個手拿包、一雙鞋),動不動就說它是一件「藝術品」,我就有點意見了,儘管它是如此美麗。
我不在乎它的設計靈感來自哪個高度文明的古國,它花了多少工藝大師幾百個小時的琢磨,它鑲了多少名貴寶石滾了多少手工織造蕾絲,它如何先上琺瑯再上金箔……
它就是一件商品,標著售價。
藝術不是高不可攀,浪花沖來的一塊石頭都能是藝術。但是藝術,至少在我而言,是很純粹的詮釋美,不參一絲雜質。
你會被藝術憾動、擊潰、療傷、釋放、注滿幸福、推入黑洞、看到光芒……
但是當你「拎著藝術品」去赴一場晚宴,「踩著藝術品」去聽一場演奏會,我覺得那個情境非常奇怪。它們,應該不是「很純粹的詮釋美,不參一絲雜質」吧?
回過頭來說,很多時尚編輯面對美的驚人的時尚單品,不假思索的,就定義它「是件藝術品」……
我說過的,定義,絕對有灰色地帶,但面對上述定義,我,不能認同。 |
|
|
|
|
|
|
|
發表於 2009-3-16 09:49:53
|
顯示全部樓層
|
|
|
|
|
|
|
發表於 2009-3-16 21:39:0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很多人只是"盲從"吧
看到人家在排隊~就想過去湊熱鬧(取暖嗎= =)
其實自己也搞不懂是怎麼一回事= = |
|
|
|
|
|
|
|
發表於 2009-3-17 11:58:24
|
顯示全部樓層
"跪" 都要買的名牌
台灣•GUCCI質疑優惠券來源拒賣•富女下跪求買手袋
(台灣•台北)台灣高雄市統一阪急百貨GUCCI專柜,上週六(3月14日)竟拒絕一名李姓多金美女的100萬元(新台幣,下同,約馬幣10萬7072令吉)消費,理由是她持有太多貴賓優惠券,來源可能有問題。
但李小姐賭氣堅持非買不可,雙方僵持7小時,還互跪驚動警方,至週日(3月15日)凌晨2時30分許,GUCCI同意讓李小姐購買100萬元(約馬幣10萬7371令吉)的精品後離去。
為何男人都喜歡紅顏知己?女朋友,你要注意囉!
女郎不滿花錢購物被懷疑
李小姐週六(3月14日)下午與友人到GUCCI專柜參加新手袋鑑賞茶會。晚上7時許,她以15萬4150元(約馬幣1萬6505令吉)購買8個手袋,她在現場看到很多人拿優惠券打折,當場找其他熟識的精品專柜小姐詢問,共拿到54張優惠券,她又回現場增加選購30多萬元商品。
李小姐憤怒指控說:“沒想到GUCCI不讓我結帳!”先推說一人僅能用一張優惠券,後來發現使用說明中無此規定,又懷疑她的優惠券來源,“我花錢買東西還被懷疑,根本是糟蹋我、污辱我的人格。”
GUCCI人員把她增加選購30餘萬元精品全放回架上,另通知阪急主管且報警。
阪急百貨主管頻向李小姐鞠躬致意,還下跪說:“我錯了,跟你們下跪、跟你們道歉,可以嗎?”李小姐及她的友人也回跪說:“是我對不起你,我買太多了!”
最終讓對方買下近11萬精品
直到凌晨零時許,GUCCI才讓步同意李女與她趕到現場的數十名友人,每人用一張優惠券。李女友人聽了相當不滿,揚言叫54個人來現場,GUCCI才同意李女使用54張優惠券。李女最後與友人購買了總值百萬元GUCCI包、皮夾、鞋子等精品,在凌晨2點半離開現場。
優惠券沒限制一人一張
據悉,李女平時拿的包包一個就要六七十萬。至於為何一次買那麼多名牌精品,李姓女子表示,週日買的精品多數都是要送人的,只有少部份留著自己用,她的友人也說,她常常這樣買,出國買更多!
史上頭遭買精品竟鬧得顧客與賣家都下跪,引發外界好奇。究竟是甚麼原因讓這名千金就算用跪的,也要買到百萬精品?
原來李小姐本身就是VIP享有85折優惠,加上她又發現百貨公司買2萬折4000的優惠券,並沒有限制一人只能使用一張,因此怎麼樣都要把54張優惠券給用完搶便宜。算一算,這一跪可幫她省下近34萬元(約馬幣3萬6405令吉)。
百貨公關經理陳政宏坦言:“可能這也是我們業者的疏忽吧。”
星洲日報�國際•2009.03.17 |
|
|
|
|
|
|
|
發表於 2009-3-17 12:35:26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千元的包都沒有買過
大部分的包都是百貨公司的來店禮
不然就是夜市的百元包
只要準備一個正式場合用的包包就可以了
最多一千五
因為超過就買不下去
反正正式的衣服也沒幾套
不懂為什麼需要名牌
重點是根本買不起 |
|
|
|
|
|
|
|
發表於 2009-3-17 20:4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5# yantingkid 的帖子
那有什麼關係,反正再名牌再貴的包都有朽壞的一天!
一生的得與失大致是相等的,看你要得的,失的就忘了吧!
(電影:Jerry McGuire結束時的旁白,Tom Cruise主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