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4|回復: 0 | 缺點的面貌是什麼樣子? [複製鏈接] |
|
文章來源:優點教育的驚人力量
我正站在一個最特別的地方,生命中最神奇不凡的一刻:看著艾莉絲的頭,接著是她優雅的小小身體,被推送到這個世界上來,我不禁感動落淚。
我的摯友雅妮邀請我來目睹她女兒的誕生。她的先生、父親和我半夜來到醫院,艾莉絲總算在早上出生了,恰巧在日出之前,我待在醫院裡看著世界迎接她的甦醒。在這個小生命降臨最初的幾個鐘頭裡,我感覺到病房裡有一種光輝,那種神奇到令人敬畏的感覺如此強烈,環伺著整個房間。
艾莉絲看起來如此完美,她呼吸著空氣,扭動著身體,開始慢慢地體驗到生命的感覺。我看著她發現環境的聲和光,聽著周圍這些將會認識她、愛護她一生的人叫喚著她的名字,她的生命旅程就此展開。抱著她,我想著:「此刻妳在我的懷中,還不認識什麼是害怕、沒有煩惱與不安,沒有經歷過失敗,妳唯一體驗到的,是愛。」這是多麼奇妙的一天啊!
然而,我知道未來她將會遇到的考驗──她會犯錯,會失去,會痛苦,每個人都要經歷受苦才會成長,然後妳會變得堅強,學習克服挑戰以求生存。但是,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對這個寶貝新生兒,生命裡只有喜樂。她的父親從我懷中將她抱過去,我看著他親著她細髮初生的頭。我們能為她做什麼,幫助她成長茁壯?我們該如何培育她,使她的生命充實而有意義?她要如何學習樂觀的態度,在生命給她試煉時能堅毅不撓?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各有不同的天賦,每個孩子都潛藏著優點和才華,然而,這些孩子們的特長卻有可能終生未被發掘。
艾莉絲也不例外,她也必須發掘並發展自己的優點,才能免於生活在缺點的限制與陰影下。缺點的面貌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每天面對缺點,卻對它一無所知,也不知它從何而來。
缺點是一種無力和挫敗的感受,不斷地使我們洩氣。人們感受過缺點和挫敗的經驗以及表達方式多不勝數。例如,有些人可能一直盼望明天、明年會更好,卻事與願違。有些人已經成年,卻仍然找不到人生方向或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一種挫敗感。缺點可能以各種的面貌呈現:挫敗、憤怒、孤獨、上癮;缺點是一個難以擺脫的狡詐竊賊,侵入你和孩子的生命與生活,戴著希望的假面具,不停地欺哄著說:「看我!看我!把我改過來,你就會過得比較快樂。」
這種缺點纏身的生活,源自於兒童時期。然而,在孩子小時候,缺點所造成的傷害可能不明顯,隨著孩童成長過程才逐漸顯現出來。因為漸漸地,生命會出現更多複雜的因素和事件,加總起來,使人產生不確定感、創造力匱乏、無所適從,而且總是貪婪地希望可以追求到更多、擁有更多。這樣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在婚姻或職涯中,做出匆促而不理性的決定、不感興趣的選擇,一旦事情發展不順利,還會責怪他人。缺點是一個陷阱,但是我們仍有希望可以跳脫。在理想的情況下,只要我們能夠看清楚缺點的真面目,就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缺點的糾纏與傷害,不再受其限囿。
相對於缺點的是優點。一個有優點護持的堅強生命,將具有生存的意義、滿足感、毅力,與充實感。我們該如何培育孩童,使他們具備這些特質呢?
孩童與成人並無不同,他們也需要清楚和實際的目標,以及對未來的期盼,並且需要扶助,以達成目標,感到滿足與成就感;他們也希望在設定未來的目標與期望時,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參與感:要就讀哪一所大學、培養什麼新嗜好、進入哪個行業?如果孩子們在做這些選擇時,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要求,他們感受到的會是軟弱而不是堅強。
無論孩子的人格特質或個性是什麼,如果缺乏鼓勵、培育和持續的支持與認同,便無法發展自己真正的才華,發掘自身的優點。本書讀者或許大多會認為自己已經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栽培,並且總是適時地給予支持與認同。的確,或許你真的都做到了,但是,你的孩子就讀的學校卻可能正做著相反的事,無意間弱化了你的孩子。
其實,我們大人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否定了孩子,尤其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成龍成鳳,我們告訴孩子我們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或是在無形中施予壓力,這些都是我所謂的缺點導向式教育。
看完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你就會明白我們大人是如何這樣對待孩子的,以及,應該如何終止這樣的行為。每週我至少會接到三位家長打來的電話,希望我能與他們分享方法、提供建言,幫助他們的孩子更喜歡上學,表現更優秀。傾聽了幾百位憂心忡忡的家長述說著他們的孩子遭遇的問題,每次在電話結束前,我總是由衷地告訴他們一句話,而且是他們希望聽到的一句話:「你的孩子沒有問題。」
可是,家長還是不斷來電,擔憂的事情也是大同小異。聽過這麼多千篇一律的故事之後,我不禁停下來問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孩子們變得越來越軟弱,根結的原因,在於傳統學校環境的理念和做法,如本章所述。這跟我們氻偵礡H怎麼氶H以及我們期待在孩子身上看見的教學成果息息相關。或許因為這樣的教育系統已歷經數百年的承傳,因此家長和老師多半難以察覺這些因素的負面影響。我們已經將這種沿襲已久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的標竿,而這些教育和評量的傳統方式直到最近似乎都還非常管用。然而,事實是我們的教育成果正在改變,儘管我們對孩子付出心力,卻有越來越多的學童,不論是哪一種能力的習得,根本沒有參與到真正的學習,畢業後也茫然不知方向。許多孩子更是遠遠落後,甚至休學無法繼續學業,在美國,每天都有六千名中學生休學,相當於每二十九秒鐘有一個孩子休學,一年下來就有一百一十萬名休學生。
大多數的家長都越來越擔心孩子在校的情形,因為今日的美國教育系統已經變成了焦慮製造機。令人擔憂的是,學校根本無力讓每位學生都表現傑出,美國學校運作的方式,就像我們的國家球隊一樣,一定有贏家和輸家。學校裡「比賽」的氣氛暗示著團隊裡的每位成員,有一定的規則必須遵循,違反的人就是缺乏團隊精神,會遭到責罰,甚至被迫退出比賽。這種模式適合足球比賽,但是如果運用到學校,就會讓我們忽略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要是規則有誤呢?要是我們打從一開始就進行一場錯誤的比賽,而且無意間把某些最優秀的選手踢出賽局?你怎能確保這場比賽不會打擊你的孩子?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先檢討我們期待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成果?唯有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三件事,我們才能找出造成孩子學習力弱化的原因,也才能對症下藥,避免讓孩子再受其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