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2|回復: 2 | 「囧男孩」顯現隔代教養的窘問題 [複製鏈接] |
|
張老師月刊 2008-09-28 文=呂政達.攝影=黃念謹
年輕夫妻生下小孩,沒有時間和能力看顧,只好帶回去託給家鄉的祖父母;或者婚姻亮起紅燈,變成單親父母,也把小孩交給自己的父母親。這種現象已愈來愈司空見慣,其中摻雜無奈和苦衷,通稱為「隔代教養」。
然而,只因為小孩沒地方送,或是自己的父母曾經把你養大,他們就是理所當然地夠格當隔代教養者嗎?
最近,我周邊有些年輕父母看過「囧男孩」裡,梅芳飾演的阿嬤教養孩子的方式後,熱烈討論起隔代教養的品質。
有位爸爸恰如電影情節描述,妻子與他分居,在走投無路下,他便將小女兒送回鄉下,託六十幾歲的媽媽看顧,他自我解嘲:「我媽媽一輩子種田,也沒有接觸過蒙特梭利,或是先進的教育理論,這麼老了還願意幫我帶小孩,我已經非常感謝,怎能要求教育品質?」
所以,這些隔代教養下的小孩,正值成長的黃金期,卻像被「丟棄」在祖父母的生活環境裡,變成阿嬤說的「吃飯多一雙筷子而已。」而「囧男孩」這部電影,恰好點出某些現代父母的困境。
比起前幾年的日本片「佐貨的超級阿嬤」,孩子從融進阿嬤的生活學到安貧與愛生的哲學,「囧男孩」則輕輕示範權威型阿嬤與孩子教育環境間的格格不入;譬如,電影中梅芳動不動就掛在嘴邊數落孫子:「你是沒有人愛的。」無時無刻地向孩子強調被遺棄是活該的。
如果現實裡有小孩在這種環境成長,他會對人產生深刻的不信任感、嚴重的遺棄焦慮,做事情也缺乏自信心。
電影裡阿嬤仍會實施體罰,也會冷嘲熱諷,她說:「再不聽話,刀子給你射過去,不給你健保卡。」當孫子背錯九九乘法,阿嬤的反應是:「我每天給你打七個耳光,連續打兩天,總共幾下?」
嘿,如果是我,我早就受不了,離這個「第二個家」出走了。也難怪電影裡孫子在學校常對同學以侮辱和暴力相向,得到「騙子二號」的綽號。
有一幕,阿嬤和同輩女人讓孫子搥背,講好要給多少錢,最後卻黃牛少給,還說:「小孩有錢賺就好。」關心教養品質的父母們一定知道,這種教養方式違背了一致性原則,讓孩子覺得不服氣:「原來長大就可以騙人。」童年所應建立的互信和自信,就如此一滴滴地遺漏了。
別以為這只是電影情節,那位爸爸看過電影後,說他想起小時候媽媽誤會他而打他的一幕,他決定將小孩接回來,再怎麼苦也要留在自己身邊,最近開始找褓母。
【便利貼】
隔代教養裡一直有個「遺失的一環」,即祖父母和父母對教養小孩觀念的差異。某些心理學研究發現,由祖父母帶的小孩,常會出現「溺愛放縱」和「管教過嚴」的兩種極端。
親職心理學家約書亞.柯曼曾寫道:「碰到較難管教的青少年或親子雙方性格差異極大時,可能會促使父母採取過度介入或過度強制的教養方式。」其實,這種「性格或年齡差異極大」的問題,也正由親子轉移成隔代教養的難題。
建議如果你是迫於無奈或婚姻壓力,必須讓孩子加入隔代教養,你自己應該最清楚父母親的教養模式,若和你自己希望孩子得到的待遇相差過遠,最好先和父母溝通,送過去前講好有一個禮拜的觀察期,訂下規則仔細觀察雙方的適應情況;這樣,將來就算把孩子帶走,不會傷了雙方的和氣和尊嚴。
如果你一時間不知該立那些標準,簡單,電影中阿嬤做的都不合格。
千萬別學電影的爸爸,把孩子留了就不告而別,將來,囧的是父母親,孩子肯定會恨你。
(文章來源:張老師月刊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li/minE/277/1/122253120032384029005.htm)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9-25 20: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