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單位: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
案由五:
從事牧場工作之人力老化,人力漸漸缺乏,建請與勞委會溝通以專案處理之方式,協助引進外勞在牧場工作,解決牧場勞力不足。
決議:
畜牧業普遍都希望引進外勞在牧場工作,但考量畜牧業之飼料約佔成本60-70%,人力成本偏低,引進外勞並無法有效降低成本。又因農村就業問題與技術外流之考慮,政策最後決定畜牧業不宜引進外勞。但畜牧業中的屠宰業有可能開放。
提案單位:羊農陳添進先生
政府將於保障農民就業機會與福利前提下 審慎研議限業、限量、限時引進農業外勞之可能性 農委會近年來密集辦理產銷班座談會,以傾聽基層農民心聲,配台基層農會及產銷班幹部提出之農業經營需求,其中農業勞力不足、人力老化、工資昂貴等問題,對農牧業之經營影響確實甚鉅,屢次建議考量引進外勞。農委會為回應此需求,進行農牧業人力調查發現,從事農牧業年齡在45歲以上高達 71.6%,與其他行業相比也確實偏高,亦顯示農業勞動力之嚴重不足,已經影響農業發展的競爭力。 農委會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農業經營競爭力,順應相關農業團體及產銷班幹部提出之需求,並在不影響本國農民權益,改善農業人力問題,研究開放在限業、限量、限時方式下,引進農業外勞之可行性,以提升農業經營效益。
同時相關業界也反映缺工問題,如畜禽屠宰業之屠宰作業及污染處理、養豬及乳牛場之排泄物清理及碾米加工業之搬運勞務等作業,均屬粗重、辛苦、危險的工作,建議引進外籍勞工以紓解畜禽屠宰業、養豬業、乳牛業及碾米業等產業之勞動力,以提升該產業競爭力。
農委會強調,照顧農民為該會之核心價值,引進外勞係基於前述各項考量,絕對以不影響農村農民的就業為首要原則,但以限業、限量、限時方式辦理。目前外籍勞工引進,農委會已於本 (28)日與勞委會初步聯繫,兩會同意將就此問題做進一步研究評估。
總統馬英九多次提農業人力短缺,有無可能開放農事外勞?潘世偉說明,農委會去年曾發函指出,就農糧產業而言,為避免農業技術與品種外流,不宜引進外勞;其次以畜牧產業為例,經查畜牧業人力成本僅佔總成本5∼8%,其中雇工佔5%,雇工成本僅佔總成本0.4%,因此開放外勞對整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效益有限。
雇工成本佔總成本0.4% 前不宜開放農業外勞
他進一步表示,開放農業外勞的提議,勞委會需配合農委會整體農業政策,除考量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問題,國人工作之權益亦應予同等重視,以避免排擠國內農業從業人員工作機會及勞動條件,有關農業缺工問題,可經由職訓局各就業服務中心提供業者免費推介人才服務,以協助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潘世偉曾任教於文化大學勞研所助理教授、其專長主要為產業及勞工關係等,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得產業及勞工關係博士學位,過去曾擔任國際自由工聯 (ICFTU) 執委、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教育處長等,熟悉工會運作,與工會關係良好。
同時他也是馬蕭在競選時勞工政策白皮書的撰寫人,當時各界看好由他出任勞委會主委一職,雖然最後是由王如玄擔任,但是王如玄仍禮聘他擔任勞委會副主委與發言人,借重他在勞動事務與工會上的長才,協助處理勞委會相關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