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8-20 15: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俗話說........哪邊涼快哪邊去
沒有人才.........那就種田唄
人才 ? 種田 ?
ㄟ蠢才 還種不了田ㄋㄟ
種田呗
這個好 童年田梗幫
抓 " 青哇 "高手
哇哇哇 .............哇大叫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8-20 17: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ghead 於 20/8/2011 10:49 發表
那麼,水滸傳所言就不代表歷代以來的人民心聲,魯迅的文章大部分就不正確了
我們所言真的是在不同的時代啊!
這些年來國內的科技人才怎麼會沒有產品呢?
要上市被擋住,上了市被國外產品以價格戰打死,真是不計 ...
=======================================================================================================
產品研發在計畫階段就應該考慮到這些問題
由您談到的困境
表示;您所合作的伙伴中缺乏將研發送上市場的人才或研發的專案沒有市場價值(已被專利瑣死或...................................)
計畫雖然趕不上變化
但您所屬團隊,缺乏經驗
就畜產獸醫產業相關學術及研究機構的這一部份
適合做做人事考核吧!!!至於實戰的市場調查,產品規劃,研究資源整合規劃,選拔具有潛力的研究計畫,分工執行及販售有潛力的研究成果......................等的能力似缺乏或不足
對了!!!可一言以蔽之;國外大型公司每一項產品的投資都以美金千萬計..........................
這也是實際的困境之一
[ 本帖最後由 蘇少儀 於 2011-8-20 19:48 編輯 ] |
|
|
|
|
|
|
|
發表於 2011-8-20 20:06:11
|
顯示全部樓層
發生的問題大部分與經驗沒有太大關係,經費是一個問題,
但是政策與法律規定更是大問題,不論農委會、衛生署、經濟部、國科會,
我身邊合作過或談論過的學者專家大多被這些政策與法律規定逼到死路
我曾向部分政府單位建議,得到的都是推託之詞與不願意負責的態度,
當然也有非常負責任的官員,可是在這大環境與法令政策之下,也沒轍!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8-21 14:25:29
|
顯示全部樓層
要上市被擋住:原因,誰擋?
上了市被國外產品以價格戰打死:這就需要在產品開發前做評估(市場規模,那些競爭者開發產品中或已上市,上市多久,價格,製造成本.........................這都是經驗)
政府又不願意開放往國外去找買家:應該不致如此(中興大學曾將開發的疫苗製造技術銷售給拜耳動物保健公司)
[ 本帖最後由 蘇少儀 於 2011-8-21 16:47 編輯 ] |
|
|
|
|
|
|
|
發表於 2011-9-10 04: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蘇少儀 於 2011-8-16 17:43 發表
沒時間讀這麼長的書
瞭解資本主義的世界沒這麼困難
老美喜歡歌頌個人英雄主義以及戲劇化的結果
但是
世界的運轉是靠teamwork
英雄會給人們努力的方向,英雄消失,一時之間可能沒有了方向,但仍會持續出現英雄, ...
其實研究之所以會成功也是靠很多無名英雄
難道這些無名英雄都不用吃飯....................................................................
這世界上也才一個李遠哲而且你確定他名利不是自己要來的.....................................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9-10 15:34:04
|
顯示全部樓層
沒說研究人員就不必吃飯
是說研究人員很有創新能力,錢會追著他們跑,不會在意薪資待遇
因為他們會為產業開發出很多發明、改良…………………讓國家、產業……不斷支持他們
這就像是會生蛋的母雞,不必擔心沒飼料吃
張子文研發哮喘新藥 獲頒AAAAI醫學獎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九日電)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張子文 博士,成功研發出抗哮喘新藥anti-IgE藥物Xolair,大幅減輕病患痛苦,二月下旬獲頒「美國過敏、哮喘與免疫學協會(AAAAI)」醫學獎,這是這項世界級的殊榮獎項1947年設立以來第一次由華人獲得。
臺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
中年失業的她並未自怨自艾,反而是非常興奮地拿著3年的遣散費,和其他3位原來Syntex的同事展開創業夢想計畫,經過3年籌備,於1997年與公司合夥人一同在臺南成立臺灣神隆,專門研發及生產原料藥。之所以選擇臺灣,非僅於鄉情,而是經過審慎且客觀企業管理的「五力分析」。她歸納如下:第一,醫藥產業是全球化事業,市場和公司不一定要在同一地點,只要符合美國FDA要求即可輸入;第二,從成本考量,亞洲最便宜;第三,臺灣當時電子業正夯,資金充裕;第四,政府也在推動生技產業,正逢其時;第五,臺灣有極高教育水準的人才;有鑑於臺灣擁有太多優勢,所以她與合夥人決定在臺灣創業。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趙宇天校友
早年留學美國穫博士學位後自行創業,創立Watson藥廠有成,目前為美國第三大學名藥廠
這些例子夠不夠
科學家的腦海裡應該充滿著人們,產業....................的需求
如何以科學解決人類,產業........................的問題
如果時時抱著這種理念,做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產值,那還會計較薪資待遇嗎?
政府等公部門提供經費支持研究時應該把支持的研究能夠產生的實際產值作為支持的依據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9-10 16:30:28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記者轉述的
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認為,「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直言,「國內生產的博士太多了」
如果真是出自這二位副主委的話,那麼這二位副主委應該打屁股
如果國內大學培育出來的博士是真博士那麼產業一定會搶著要,把他們的學識變產值
怎麼會有太多或找不到工作的問題呢?
臺灣科技產業的成功,高素質的人力(工專以上)是關鍵成功因素
臺灣由勞力朝腦力產業升級需要的就是高素質的人力
有這麼多真博士,為什麼不能把他們變成產值
有了這些腦力,變成能輸出的產品,成為GDP累計的產值.臺灣人均GDP不double才奇怪
如何整合腦力成為產值,才是需要政府花腦筋的
只要產出的是真博士,人數,就業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產出的博士是會搖試管的博士
還是具有科學洞見,以科技預見或解決人類或產業問題的博士
===============================================================================
每年3700人 土博士產量過剩
更新日期:2011/09/05 05:30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每年博士班畢業生超過三千七百人,較民國八十四年增加二倍多,出現人才供過於求的警訊!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認為,「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
國科會統計,國內各大學九十八學年度博士畢業達三七○五人,較八十四學年度一○五三人,增加二六五二人,成長幅度高達二五一%。以去年為例,有三一一六人(含少數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者)向國科會申請博士後研究員,最後核定二四六二人。張清風說,「這個數字意味,台灣畢業的博士幾乎都是國科會在養!」
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原本僅排名前五%可以申請有博士後研究員加入研究團隊。九十七年和九十八年因應全球金融風暴引發高學歷失業潮,放寬前十%研究計畫都可申請博士後研究員,補助人數從九十六年九六五人,爆增到二三七○人,今年更增加到二五○一人。
隨著人數倍增,國科會預估,每年補助經費八.六三億元,明年會增加到十六.五億元。官員透露,近兩三年,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就到處找錢,協助各大學增聘博士後研究員,解決博士失業問題。
張清風說,國內每年「生產」三千多位博士,生命科學領域占七、八百人,以生物科技系為例,幾乎每所大學都有,但產業沒有跟著發展起來,研究生只能往研究單位或教職發展;上周他拜訪科學園區生技廠商,問是否聘博士員工,答案都是沒有。自然科學也有相同問題,國科會補助的博士後研究員,數理化等科系占比超過四十%。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直言,「國內生產的博士太多了」,培育出來的人才找不到出路,只好依附在學校裡跟教授做研究,把大學當做人才儲備庫。「這個問題我們要跟教育部一起檢討,不能什麼大學都要設博士班,卻不想產業界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博士!」
[ 本帖最後由 蘇少儀 於 2011-9-13 08:29 編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