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1|回復: 0 | 「轉貼」全球暖化 燒掉你的錢 -- 商業週刊 [複製鏈接] |
|
中國暖化在全世界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連環效應,姑稱之為「中國蝴蝶效應。這隻蝴蝶拍動翅膀,你、我都受影響;它帶給全球的不只是生態上、健康上,更將是經濟上的連環大震撼。
二OO七年三月,澳洲最大運煤港之一——新堡(Newcastle),發生了嚴重塞港事件:大量船舶抵達澳洲,準備把煤炭運往中國,一艘船平均要等上三個星期,才能在新堡完成進港、裝煤。一艘菲律賓籍的船從雷達上看到,後面還排著四十哩長的船,相當於新堡到雪梨五分之二的路程!
就在新堡塞港的前一年,二OO六年四月十七日早上,北京天色昏黃,地面、房屋、汽車,甚至每一片樹葉,都覆蓋著厚厚的黃色浮塵,像是下了一整夜的「沙塵雨」。據測量估算,這場沙塵暴在北京降塵高達三十三萬噸,按全市一千五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承受二十公斤。
每年春天,這些主要來自內蒙古阿拉善高原的滾滾黃塵,不只侵襲北京,近自日本、韓國、台灣,遠至美國西岸、歐洲,都受到「空襲」。
也是二OO六年,深圳寶安區公明鎮有四十家台商企業,在短時間內默默的遷離了深圳,有的往內陸其他城市移動,有的乾脆歇業。他們是公明鎮「節能防污」政策列出「不受歡迎」、被迫搬遷的一百六十家企業中的四分之一。這群台商,只是第一炮,後頭還有更多。
隔著遙遠幾千公里,看似毫不相干的三個事件,卻有著一條線把他們串在一起。這條線,叫做中國暖化。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發展不斷消耗能源,導致澳洲塞港;暖化使北方降水減少,導致大片草原沙漠化。春天地表解凍,沙塵隨季風南下,台灣呼吸道病患增加三成;為了減低工業造成的二氧化碳與污染排放壓力,一波波企業開始被迫搬遷,台商也逃不了…。
中國暖化在全世界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連環效應,姑稱之為「中國蝴蝶效應」,上面的例子只是效應的一角。這隻蝴蝶拍動翅膀,你、我都受影響;它帶給全球的不只是生態上、健康上,更將是經濟上的連環大震撼。
注意,沙塵暴不只侵襲你、我的眼、鼻,未來更將侵襲你、我的荷包!
英國國會報告預言:中國若缺糧一五%,全球物價將上漲
去年中國西南伏旱,一些縣市最高氣溫達攝氏四十度以上。以貴州而言,旱情導致四百六十座小型水庫乾涸,二百五十五萬人飲水困難。田裡沒作物,連玉米稈都幾乎要燒起來了。
英國國會二OO七年提出〈全球暖化對經濟的衝擊〉報告中,也以中國這份報告為基礎,預估若是中國糧食自給率降到八五%,二O三O年全球約有三成五到四成的糧食,得要進口到中國。
要這麼大量運輸糧食,油價必將再漲,全球企業成本也會因為油價與運價上漲,而增加二O%到五O%,接著,全球物價必然應聲大漲。
事實上,生態脆弱的中國,也是全球暖化最大經濟受災國之一。
氣候災害耗損國力:直接經濟損失已占GDP的三至六%
但是,在全球暖化的災難裡,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並非無辜者。由於經濟快速崛起,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甲烷、氧化氮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中國的崛起,還大量消耗資源,連帶影響到全世界可以減少暖化的林地面積。
根據京都議定書協議:五年後中國將面臨巨大減排壓力
根據「京都議定書」協議,到二O一O年,所有已開發國家排放溫室氣體,要比一九九O年減少五•二%。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在前八年沒有減排義務。但,二O一二年「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談判,就不可能再如此輕騎過關。
關鍵時刻,就是這五年。
其實中國面對自己造成的環境破壞與能源危機,也已有了反省的聲浪。
在二OO四年四月召開的第三屆「綠色中國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出的GDP中,至少一八%來自生態環境和資源透支。近五十年來,中國為自然災害付出了人民幣二兆五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兆元)的代價。
中國猛然的開始改變,而且十分戲劇性。
就在去年四月十七日,北京一夜降塵三十三萬噸的次日,中國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開幕。從黃色沙塵中走來的溫家寶,在開場白中明白宣示今後環保和經濟並重、改變先污後治模式、從法律面解決環境問題的「三個轉變」。
高能耗投資遭擋駕:去年停批、緩批的金額就高達三兆
中國政府迅速將「節能、減排(二氧化碳)、降污」列為重點政策。
僅一年,環保總局在環評這道關口,就停批、緩批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共一百六十三個,投資額達人民幣七千七百多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其中一半以上是鋼鐵、火電、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專案。
接下來,中國針對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煤炭、電力、建材等六大高能耗行業,訂定新的能耗標準。其中包括化工、建築衛生陶瓷、電鍍五金等,都是台商家數或投資金額比例較高的產業。
鐵腕執行「節能降耗」:光深圳就有八百家台商被迫遷徙
但現在,江陰配合中央節能減排政策,對於可能造成重度污染的化工企業進行柔性勸說及搬遷補償。永聯與龍燈已配合政府政策,雙雙遷往江蘇省在連雲港市專門設立的灌南化工區。
據瞭解,這應該只是江蘇化工業第一波遷移,未來可能還會有規模更大的台資企業被要求遷廠。
高能耗、高污染產業之外,深圳、上海這兩個台商聚集的大都市,更在這一波中國為降低能耗而「優化產業結構」的政策中,感到強大壓力。
然而隨著深圳以環保為手段,據估計,整個深圳光是被迫搬遷的台商大約就有八百家!
新舊產業重新洗牌:連鴻海富士康也面臨轉型壓力
其實別說小廠,連深圳的出口冠軍——鴻海集團的富士康,都面臨轉型壓力。二OO五年,富士康出口額為一百億四千萬美元,幾乎占深圳全年電子產品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但深圳市政府卻也毫不特別給予優惠,一樣要求富士康引進部分研發環節,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鏈取代部分勞動密集型加工生產。
中國將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強長江、黃河等重要水源及沿線水污染防治力度。環保以及新能源等相關的設備製造商,在下一個五年無疑將獲得巨大的發展機會。
為了搶進中國的節能市場,奇異公司在二OO六年五月就宣布投資五千萬美元在中國研發綠能科技,其中大部分投資在奇異的上海研究中心。
「在暖化或抗暖化的兩條路上,無論中國往哪邊走,都是一條震撼全球經濟之路。」日本總和經濟研究所下了如此結論。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史登提到,全球暖化經濟代價超過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在二十一世紀這場迫切的危機中,中國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