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先前的文章,主要是和大家分享目前多數人,選擇的肉品及處理方式,但回想起以往的購物習慣,裡面的細節可大有文章,究竟,冷凍肉品是如何處理的?真的夠安全嗎?請您繼續看下去!
編按:本文為肉品安全系列文章,前兩篇討論常溫豬肉與冷藏豬肉的安全性,本篇討論冷凍肉品,以及在冷凍狀態下如何挑選新鮮肉品。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看文末連結。
───────────────────────────────────────────────
冷凍肉品是從屠宰後,經過預冷,中心溫度達到5度以下(屠宰後的肉體溫度為37度,而不預冷,直接放冷凍庫,肉品也容易變質),再分切成各規格,以真空包裝,放入-40度的急速冷凍庫2天(其實大約2小時,就已經冷凍,而屠宰廠急速冷凍冰箱最少都50坪以上,所以溫度不容易上升),在確定完全冷凍後,再移至-20度冷凍冰箱,最後全程以冷凍車運至賣場,或送至您的手上。
您知道您家的冷凍冰箱,雖然號稱能有-18度,但開一次冰箱,溫度馬上提升到0度以上,為什麼呢?因為您家的冰箱空間太小了,開了後,一般的室溫就會與之平衡,所以您從傳統市場買回來的肉,通常都是在晚上睡覺不開冰箱時,才會開始冷凍,而且要讓肉完全冷凍最少需要8小時以上,所以早上買肉回來,一直開開關關後,通常肉在洗三溫暖,永遠不可能結凍。
回想過去的購買習慣,既然回家後,都要將肉品冰在冷凍庫,何不一開始就選擇急速冷凍的肉品?該種肉品,因為屠宰後以急速冷凍方式處理,所以在退冰之後,可以吃到猶如現宰般的口感,不僅美味,保存期限也最多可達一年,更重要的,是衛生條件佳,能讓大家安心吃下肚。
時代改變了,肉品安全衛生也需要改變了,我希望我們的國人能吃肉吃得更安全、更新鮮、更健康,如果您買肉回家就是要放冷凍,就是要分成小包裝,那麼選擇一開始就急速冷凍的肉品,不是新鮮許多嗎?
如何判斷冷凍肉品的新鮮度一、 觀察肉品是否結霜:結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冷凍庫不夠冷,造成解凍而水分釋出後(可能會有肉汁流失),再度冷凍時自然就會有霜出現,但這絕非是不新鮮。可能在購買肉品回家時,因冰箱的溫度不夠、或者是離開冷凍庫太久,導致肉品重複產生解凍、結凍的過程,就有可能造成結霜。若要避免此類狀況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肉品的包裝。
二、 肉品是否風乾:冷凍肉品的另外一個重點在於包裝,
(一)未真空包裝:目前市面上的商品,很多是用保麗龍盒外面包保鮮膜,或是用塑膠袋直接包裝,此類肉品還是會接觸冷凍的空氣,而冷凍本身就有除濕效果,所以冰越久的東西,常常都會有變乾、變黑的問題,雖然不是壞掉,但是畢竟肉汁流失,一定會不好吃。
(二)真空包裝:真空包裝會把空氣抽掉,並無直接接觸空氣,自然不會有風乾、甚至結霜問題,所以只要真空包裝未被破壞,肉品沒有接觸到冰箱的空氣,當然就不會變質。
也許你會問,冷凍肉品在退冰後,品質是否會比冷藏肉品差?其實這樣的問題,主要在於你要選擇即將變質的肉品,還是新鮮肉品?如果前1分鐘屠宰,後1分鐘就下鍋,以此類條件而言,我會贊成吃溫體肉。例如農委會推廣的台灣黃金雞:指的是台灣國產雞肉,從屠宰後約48-72小時的黃金賞味期內,送至消費者手中的雞肉。
可以思考的是,冷藏肉大約只能保存2-4天(有些甚至說7天),取決於屠宰場的微生物控制,如果你買到第3天的肉,第4天就準備壞掉,那你等於是買到新鮮度只剩1/4(或者拉高標準,剩4/7)的肉,而且是持續變質的肉!所以我還是強調一點,提升冷藏標準,今天屠宰,明天就下鍋,我才敢吃下肚,但是做得到嗎?所以在考量新鮮度跟口感,才建議以選擇新鮮優先,畢竟健康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