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2|回復: 10 | 社會現象--臺流 [複製鏈接] |
|
今天收到朋友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當「台流」大舉回到台灣
要認清兩岸現況的事實,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切勿夜郎自大
當「台流」大舉回到台灣
在台灣接待大陸來訪的「商務貴客」,對方的集團頭銜越高,名片上的職務角色越多,每回越是讓我心裡一驚!
早先來往兩岸中總有些「角色」,至少會見到某些「台幹」,扮演了某些關鍵的銜接位置。
但如今,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如今除了「台資企業」之外,中國大陸的任何產業,基本上已經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台灣人才」或「台灣經驗」了。
這回一位大陸卅多歲的投資集團總裁來訪,話說的又實又白,「現在是有些中央法令獨厚台灣,台灣也有些研發與管理模式可以借鏡,否則我們也可以跟韓國合作。」
「倘若還有大陸企業家,說是到台灣來『取經學習」?他肯定是說場面話呢!」他聳聳肩,苦笑兩聲。
大陸產業發展的速度之驚人,產業間的「地緣」與「人脈」關係讓擴張與跳躍更劇烈,完全不是在台灣生活成長的人們可以想像。
曾經有一位大陸長輩描述,大陸各方發展雖然「快而粗糙」,但因為畢竟是正在「向全世界的經驗學習」,因此「修正速度也快」;至於台灣的人才與經驗,以他接觸的經驗,台灣人無論投資或工作,如今在中國市場普遍被視為「速度太慢」!
「台灣人總有個習慣,很愛落入一種『過程』的反覆思考與邏輯推理;對於『達到目的企圖心太弱;因此往往錯過了很多最佳時機!」
他補充形容說,這個顯然是台灣從政府到社會的一種「通病」;中國大陸產業發展的速度,其實從大陸各級政府在東西南北各地的「交通建設」速度,便可以看出對應的端倪。
於是,當中國大陸這種充滿「內需擴張,且加速旋動」的特性與節奏成為主流,也難怪如今有更多「動作太慢、錯過時機」的台灣人,狠狠被潮浪甩開,成為在大陸的「台流」。
所謂「台流」,指的是在中國大陸「事業流落、生涯流浪的台灣人」。
當年因為工作或投資機會,在台灣賣掉房子、車子,舉家遷往大陸各地的故事都非常壯烈;但如今,赴往中國市場發展的「台商、台幹」當中,十有一、二確實成為漂流在當地,工作不定的台流。
這當中主、客觀的原因很多,和全中國土地散佈的各省縣地方人們的「各種流」相比,所謂「台流也不過是「台灣來的」,並無獨特之處。
但「台流」在中國大陸無法跟上整個市場所需的「專業、速度與節奏」,尤其無法與當地產業各自所屬的人脈關係相互競爭,應該是台流最主要難以「逆流重入市場」的主因。
許多「台流」長期以來,都是以「為後來的台灣人介紹機會」維生!
不得不說,這當中經常傳出各類「台流,騙台灣人」的例子!而若非詐術騙局,其實「台流」所介紹的,大多數也是他們手上「僅有的、失靈的、前朝的、或局部的人脈關係」。
每回只要聽到前往大陸投資的朋友描述「在大陸的『台灣朋友』與他們介紹的『當地合作對象』」,只要稍微問一下整個投資案的「推進速度」,幾乎就可以斷言,中間是否卡了個折騰或騙局!
在大陸,真正能合作的「人脈關係」,只要有效,必然「速度甚快」!在中國大陸,能者,都是「即知即行」的傢伙!倘若在某些環節中故意拖延進度,拉高門檻,必然是中間人刻意「有所圖」!
無論「台流」再怎麼經驗局部單薄,台灣人在大陸的處境已然不堪,這是就全大陸當今的爭態勢而言。
但這些「台流」碎片的經驗值,對於大陸風向與往來的各方掌握,再怎樣也還是比台灣朝野,或者比那些對大陸市場雄心勃勃的台灣後繼投資者來的強!
特別是目前兩岸政策與發展中,更多的資金浪潮,無論政策資金或民間消費資金,都是「向著台灣襲來」。
此刻對於彈丸之地的台灣市場,陸資企業之所以認為頗有投資價值,一方面是北京中央的要求,另方面則還是在於佈局台灣,才能成就所謂「華人市場佈局的完整性」的某種「概念價值」。
資本強大且能繞過法令的陸資(港資),就自己進來「設點」了!至於大陸地方或產業勢力強大的民企,則透過「找到台灣合作(合資)伙伴」,完成佈局。
嚴格來說,這種「在台灣的兩岸投資合作趨勢」,包括「幫助陸企在台灣找到合作對象」的機會,是頗適合那些尚頗有工作專業與人脈能力的「台流」的格局水平!
最近輾轉有一些原本「困在大陸」的朋友們,聽說回台灣了,顯然也呼應著這個趨勢變化之中。
一位好友因為公司倒閉在大陸失業後,東尋西找了一陣子。
「回來吧!至少家人朋友都還在」他訴說困在大陸許久,自己罹患憂鬱症,妻女驚恐日子將無以為繼,最後是台灣老家母親的這一段話,讓他決意返台的過程。
回台後,此刻台灣社會,有些人依然對大陸的發展充滿無知與偏見,令他每每極為難受!
但回台灣工作剛剛重新穩定下來的他,最終也不得不承認,「台灣一座島國兩千多萬人的生存思維與時空狀態,憑什麼自以為能吞下十三億人口的大片土地!」「如今能在上海混出一點名堂,買間房、有穩定收入,也已經夠厲害的了!」
他剛剛為台灣的公司,簽線了一家大陸集團的台灣合作代理,靠著他的身段柔軟口才玲瓏,幫公司省下了一百萬美金的代理費。
他終於擺脫了「台流」的角色,重新在台灣立足,並且因此重新立足在「兩岸市場」的價值鍊當中,令我印象深刻!
在討論兩岸市場的價值差異時,最常被指出的例子是,台灣人幾乎很難理解,「中國再大的危機,除以十三億的人口和土地,也就變小危機了!中國再小的機會,乘以十三億人口和土地,都可以變成大事業!」
坦白說,以此推論台灣兩千多萬人在整個中國市場的價值狀態,也並不為過!
台灣方面經常以為自己發生的事件,「動輒影響大陸」;殊不知,台灣每天政治的紛爭乃至藍綠選舉對決,也只是全中國新聞報導的千分之一條而已!台灣的產業巨擘之如郭台銘或張忠謀,也不過是大陸耳熟能詳的億萬富豪中,百千之一而已!
但問題是,台灣島嶼上絕大多數的人,對此幾乎毫無所覺!遠遠比不上這十年來,新加坡對於中國及亞洲市場的自我定位與全新佈局。
因此嚴格來說,已經擁有豐沛的「資金」,也擁有相對低廉的「人力」「通道」與「市場」的中國大陸產業,還需要台灣的什麼呢?
在兩岸經貿的架構中,所謂的「台灣人才」與「台灣經驗」,哪些是真正能獨步亞洲各國,或傲視全球產業的真正能耐?
台灣自認「觀光業、服務業」大受歡迎,但至今的各方規劃,真的經得起觀光客「一來再來、一看再看」?阿里山、日月潭值得去幾次?台北市與誠品書店,能逛幾回?
台灣政府嚷嚷推動「文化創意」,但這些台灣自認是屬於文化創意的「模式與產出」,真的符合大陸、華人社會,或全球市場的審美需求?
實在應該有個電視節目,好好來「從外面逐一檢視台灣」!特別是當今的國際產業變化與大陸發展速度之中,我們到底還有多少所謂的「台灣競爭力」吧!
並且在此,不妨先邀請哪些,已經練就足夠失敗經驗與兩岸法眼的「台流」先進,來好好協助分析一下:台灣如何在這自認的「黃金十年」,但另方面可能是產業佈局時機的「最後三年」,找到不讓整個台灣產業變成「台流」的方法!
這或許也能成為台流們,至少在陸續大舉歸鄉回台之後,重新奉獻給台灣土地的第一份大禮呢! |
|
|
|
|
|
|
|
發表於 2011-6-5 13:30:41
|
顯示全部樓層
|
|
|
|
|
|
|
發表於 2011-6-5 21: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你當人家是寶
人家當你是傻大呆
狂妄自大的人除了炫耀自己的財富
說實在的也沒什麼價值 |
|
|
|
|
|
|
|
發表於 2011-6-5 23:43:45
|
顯示全部樓層
|
|
|
|
|
|
|
發表於 2011-6-6 00: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
|
|
|
|
|
|
發表於 2011-6-6 02: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累~~!~
不是人過的活~~
或許~~
如章所言~~~
但~~~~ 百分之二可能是~~ 不一樣~~~
這篇~~~ 寫的好~~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6-6 05:35:30
|
顯示全部樓層
現今的國際競爭
不管大國小國
只要是好的發展策略
一國能用,另一個就有辦法用
曾經與歐洲人一同工作過
以往都以差異化區隔市場而自得
但現在他們的警覺性非常高
君不見Nokia開始在"i"了
因為美國的
iPhone,iPod...................取代了No去啊 |
|
|
|
|
|
|
|
發表於 2011-6-6 09: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嗨
原帖由 李仔 於 2011-6-6 02:00 發表
累~~!~
不是人過的活~~:093 有人生觸動 ?
或許~~
如章所言~~~
但~~~~ 百分之二可能是~~ 不一樣~~~
這篇~~~ 寫的好~~
一棵得冠軍優秀的 "綠豆種子 " 不慎掉落紅豆田 ! 說不得 等不到" 開花結果 " 農夫當草 拔掉 !?
藍天綠地 應該適合所有的 種子 ???????? 天災人禍 土石流 把 種子 沖入 紅海 ?
:095 |
|
|
|
|
|
|
|
發表於 2011-6-6 14:54:42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十年前船務公司外派到大陸開疆拓土的人員
薪水x2甚至x3一級主管沒人要去
現在x1大家搶
濫竽充數的曰子過去了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11-6-7 21:57:14
|
顯示全部樓層
每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市場及公司的策略..........而應該派什麼樣的人才適合
都會有計畫地逐步漸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