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2|回復: 0 | 台灣已成為汽燃油代工業者 [複製鏈接] |
|
作者: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台灣在11年內召開了3次全國能源會議。每次能源會議的重點,都被過度簡化成核電該不該發展,或是再生能源到底值不值得發展?
即便,調整產業結構的討論聲浪不斷在會議中出現,鋼鐵、石化等高耗能產業總是不斷被拿出來檢討。但是,這些話題最後卻總是躲藏在「能源」的背後,為大家所遺忘!
曾幾何時,我們才發現,台灣早已成為汽、燃油代工業者!怎麼說呢?
在去(2008)年油價最貴的時候,國營的中油肩負許多政策任務,把油價維持在東南亞國家中最低的價位。但台塑卻在此時停止供應油品給國內,而將汽燃油出口,賣到其他國家去賺錢!等到國際油價開始下跌,而政府又為了回補先前中油的損失,遲遲不肯調降油價,台塑在出口汽燃油利潤偏低、國內利潤較高的情況下,又重新供應國內市場。台塑石化運用政府政策的漏洞,大賺其錢!
確實,台塑沒有配合政府政策的義務,不過應證了商人「重利輕言義」的形象。但是,中油在眼紅的情況下,卻提出了投資新建國光石化來因應。一來,為中油民營化找到解套的說詞,二來,可以讓國光石化卸除政府政策責任,也仿效台塑石化來賺取政策漏洞的錢。台塑當然也不甘於後,積極推動七輕、八輕的建廠計劃。
在財團的努力之下,甚至躍升為政府重大投資標的。
這是我們應該發展的產業嗎?
筆者在全國能源會議上提出:「在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情況下,應當限制汽燃油等油品之出口」,此言一出,經濟部能源局局長立即很務實的站起來表示反對意見,理由是「國內油品供應已經過剩,如果限制業者出口,將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什麼意思?一方面各方強調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所以,我們要確保能源、油電的供給;所以,我們要擴大核電的比例,同時,火力發電也沒閒著。但生產這麼多電,卻用來供應高耗能的石化、鋼鐵業使用。
結果,這些業者在享受各種政府以納稅人繳庫所提供的補貼之後,卻用低廉的價格將汽燃油、鋼鐵賣到其他國家去。結果,因為中國和東協達成石化產品的關稅協定後,為了5%的稅率,硬逼著政府和中國去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歸根究底,原因就是國內油品生產過剩,政府卻不負責任地繼續鼓勵新設石化廠。這樣的做法,遠比農民因為某些農產品好賣而一窩蜂的搶種還糟糕!因為農民不過是自發性的行為,也自己去承擔後果。但是,企業卻可以運用要求政府補貼,或是要求減稅、疏困、貸款、降息...等各種手段,來維繫營運。
在台灣沒有自產能源的情況下,我們卻成為汽燃油等油品的出口國。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卻要設立更多的電廠,然後再來爭論擁核、反核與否。結果就是我們開了這麼多次的全國能源會議,談了這麼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卻讓台灣淪為汽燃油代工業者!
財團賺錢,全民卻要為所產生的污染來買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