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1|回復: 0 | 金融海嘯中看外匯存底的迷思 [複製鏈接] |
|
一場號稱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讓全球陷入一片悽風苦雨,在各國忙不迭祭出各種拯救方案的當口,如何運用外匯存底也成為話題焦點之一。
有一種說法是:外匯存底較多的國家受害程度相對為輕,因此高居全球第一,擁有近兩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被認為可以充當這一波經濟衰退的救世主。此類言論,透露出世人對於外匯存底的正確意義充滿了誤解,有必要予以辯正,否則金錢遊戲導致的金融風暴將會永遠沒完沒了。
所謂「外匯」,就是外國貨幣,而「外匯存底」或「外匯儲備」,就是某個國家在某一個時點所累積的外匯總量。那麼,接著要問:外匯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國外來的,其來源大致有二,一為貿易出超;二為外資的淨流入。前者指的是出口大於進口,亦即我們辛苦工作並運用國內寶貴資源生產出來的好東西,運送到國外換得進口國的貨幣,扣掉購買該國進口品後剩下的外匯。至於外資淨流入,就是有人直接將外匯帶進國內,不必經由商品買賣行為。這些外匯無法在國內直接使用,必須跟銀行換本國貨幣才可在本國購買東西,而銀行的本國貨幣來自中央銀行,因而留在本國的外匯最終會流到中央銀行。
理所當然的,外匯照理應當用在購買外國貨來增進國人的福祉,現在用不上的也準備將來使用,絕非可以在國內購買本國人生產的商品。若將剩餘的外匯用在購買本國生產的商品,就會形成「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這就形成通貨膨脹;若是拿來追逐股票或房地產等資產,就會形成「資產炒作或資產膨脹」,泡沫金錢遊戲就會來到,外匯存底愈多、泡沫就愈大。台灣在1985年到1990年間就曾出現「錢淹腳目」的慘痛金錢遊戲,重創台灣。
關鍵問題是:留多少外匯才最適當? 雖然沒有標準定論,大體上卻有兩點共識:一為外匯存底隨著進口的增加而增加;二為外匯存底會隨著國際收支不穩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曾有台灣的實證研究指出,在顧慮出口收入的變動性,以及必須掌握部份外匯作為做為機動購買國防器材需要情況下,外匯存底也不宜超過進口值的百分之四十。也有人以GDP的百分之十、或者三到六個月的進口值為衡量標準。以台灣當今外匯存底數額,相對於GDP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也高於十個月的進口值來看,都表示現今台灣的外匯存底過高!無怪乎有人擔心通貨膨脹蠢蠢欲動。
而當前外匯存底超高的中國,已籠罩在經濟大泡沫中,甚至有美國經濟學者認為:此次金融海嘯之所以出現,中國的近兩兆美元超高外匯存底可能也是禍源之一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