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7|回復: 2

靠近台灣的颱風 越來越強?(對新聞報導做統計驗證)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9-18 22:56: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廣新聞網97/8/26發布的一則新聞:
更新日期:2008/08/26 14:05
受全球暖化影響,台灣地區出現「極端天氣」的機會增加,觀察颱風的狀況也發現,
從2000年起,強度在中度以上,進入台灣周邊海域或侵襲台灣的情形,有明顯增加的
趨勢,部分颱風侵襲也帶來大量的降雨,成災的威脅增加。但同一時間,威力屬於輕
度以下的颱風,卻有持續減少的趨勢。至於為何颱風頻頻找上台灣?強度為何增強?
學術界目前尚無定論,還需要研究。初步看法包括:太平洋高壓西伸,赤道海溫增高
等等。(彭群弼報導)
颱風是台灣地區每年天災的主要來源,根據氣象局長期預報課長賈新興上午在台灣氣
候變遷研討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從兩千年開始,接近或侵襲台灣地區的颱風,數量
增多,而且,強度在中度以上的颱風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比較1992~1998年以及2000
~2007年兩個期間,位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強度為中度颱風的數量,從75個增加到
95個,強烈颱風的數量相當,分別是24個以及23個,中度以上強度的颱風,佔全體總
數的比例,從53%上升到61%。不過,同一時間,颱風的總數則是呈現減少,特別是
輕度或熱帶性低氣壓,等強度低的颱風數量則是呈現減少的趨勢。
此外,根據颱風的路徑,賈新興以美軍颱風警報中心所記載的路徑,以颱風中心通過
東經119°E-125°E,北緯21°N-26°N的區域範圍內,定義為侵襲台灣,觀察兩個時間範
圍內,92~98年進入侵襲台灣範圍內的颱風有26個,但是兩千年起,卻一口氣增加到
50個!至於強度在中度以上的侵台颱風,也從18個大幅增加為35個。
換言之,兩千年之後,侵襲台灣的颱風數量增加,強度也增強,可能帶來的危害相對
也增加。根據中研院劉紹臣教授前一天所發表的研究也指出,颱風帶來劇烈降水的現
象,現在比過去增加了50%。
但為何兩千年之後,颱風來得又凶又多?對此,科學界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初步看法
包括:太平洋高壓勢力向西伸展,導致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域生成的數量增加,路徑
也偏西。其次,也有學者研究認為:赤道太平洋地區的海溫升高,間接影響了颱風生
成的樣貌。

===============================================

如果使用簡單的類別數據統計方法---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 對1992-1998及
2000-2007的中度及以上的侵台颱風數目做檢定是否二者的比例有顯著之差異,我們可
以由上述新聞中獲得1992-1998的侵台颱風總數為26個,中度及以上的颱風數為18個;
2000-2007的侵台颱風總數為50個,中度及以上的颱風數為35個。依照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 比較實測數與期望數,可以獲致Chi-Square值所對應的
p-value=0.9448,一般將顯著水準訂在p-value要低於0.05,也就是統計檢定結論為這兩
段時間的中度及以上侵台颱風比例並無顯著增加,只是因為2000-2007的侵台颱風數增
加致使中度及以上的侵台颱風也增加了。
如果使用相同的統計方法去檢定比較1992~1998年以及2000~2007年兩個期間,位於西
北太平洋的颱風,強度為中度颱風的比例是否增加。一樣地,從上述新聞中獲得1992-
1998的颱風數為187個,其中中度及以上的颱風為99個;2000-2007的颱風數為193個
,中度及以上強度的颱風則有118個 (所以,佔全體總數的比例從53%上升到61%)。依
照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 比較實測數與期望數,可以獲致Chi-Square值所對
應的p-value=0.1064,一般將顯著水準訂在p-value要低於0.05,也就是統計檢定結論為
這兩段時間在西北太平洋的中度及以上颱風比例也無顯著增加。
總帖子數排名︰43

升級   42.8%

發表於 2008-9-20 00:07:26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師
真是服了你了
看新聞都能做這些東西

不過笨小孩有一個疑問
1992-1998的期間有七年
2000-2007的期間有八年
中間為什麼要跳過1999年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興趣去找氣象局的原始資料

本來笨小孩想問的問題是
如果颱風沒有顯著地變得又大又凶
但是卻是真的變多了嗎
那也是很恐怖的事吧
然後就發現上面那個問題

還有啊(笨小孩統計不太好)
這種問題為什麼不要做每一年的比較
要選擇用兩千年前後的兩個區間來比較呢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樓主| 發表於 2008-9-20 10: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2# yantingkid 的帖子

結論:因為科學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客觀!
這話不是我說的,很多位大師級的科學家都說過,而且是統計學、經濟學、社會學大師們。
是的,
第一取樣就有問題,為什麼要跳過1999年?(那年的狀況特殊或是加入該年資料就沒有什麼好比的?)
為何選擇用兩千年前後的兩個區間來比較?(後來我上網去查,也有人用前三十年分成兩個十五年期間比較)(哪一種比較客觀?)
第二是先有觀察到某種現象(颱風的危害感覺上越來越大,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全球氣候反常等等),才會開始去收集資料來驗證,但是卻開始選擇最能夠解釋該現象的部分資料來做比較?(越來越不客觀了)
第三是該報告使用的檢定方法屬於以某種信念為底的決定論(說來話長,容後再稟,如混沌理論),而不是數學上的統計模式理論可以被重覆驗證。(主客觀立判)

為什麼不要做每一年的比較?因為每一年都拿來比較是屬於時間序列分析,這種分析當影響因素複雜且彼此相關時(statistically confounding),會有許多無法解決的誤差出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