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7|回復: 0 | 結合性貧血 病例倍增卻遭忽視 [複製鏈接] |
|
中國時報 2008.09.07
結合性貧血 病例倍增卻遭忽視
黃天如�專題報導 |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國內學者研究發現,與外籍配偶所生子女發生結合性貧血比例偏高,若在婚前先進行健康檢查,有助下一代健康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必要措施。圖為外籍配偶參加子女教育國際日活動。(本報資料照片�王遠茂攝) | 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國人與外籍配偶結婚生下的子女,罹患地中海型結合性貧血的比例增加。海洋性貧血及變異血紅素都是一種血紅素基因病變的疾病,但因國內過去對變異血紅素及其與海洋性貧血結合之「結合性貧血」研究太少,第一線醫生也不熟悉其症狀,這種結合性血液遺傳疾病也長期被忽視。
乙型海洋性貧血+變異血紅素E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教授、檢驗醫學部副主任施木青於2000至2007年間,搜集了2141例因貧血或血液檢驗異常到該院進行進一步檢查的個案進行研究,赫然發現其中因同時帶有乙型(或稱β型)海洋性貧血與變異血紅素E(HbE)基因,也就是罹患所謂結合性貧血者,竟然達到有10人之多。
嚴格說起來,結合性貧血並不是一個醫學專有名詞,舉凡甲型(或稱α型)與乙型海洋性貧血,以及各種變異血紅素與甲型或乙型海洋性貧血的結合,都可稱做結合性貧血。
施木青表示,國人較熟知的甲型、乙型海洋性貧血與多數的變異血紅素基因病變,分別發生在第16對與第11對染色體上。
乙型海洋性貧血與變異血紅素E的結合之所以「威力」驚人,進而被中國附醫團隊當成結合性貧血的研究重點,主要是它們同時作用在第11對染色體之β血紅蛋白鏈基因(β-globin gene)的變異,以致於患者多與重度海洋貧血患者一樣,必須終生輸血、施打排鐵劑,甚至接受骨髓移植才能保命。
相對之下,甲型與乙型海洋性貧血、甲型與變異血紅素E也會結合,但因為不是作用在同一對染色體的血紅蛋白鏈上,患者多半症狀輕微,很多人甚至終生渾然不知自己是帶因者。
屬遺傳性疾病 患者須終生輸血
事實上,根據臨床研究,甲型及乙型海洋性貧血是國人主要血紅素遺傳性基因疾病,前者帶因率約3~5%,後者約1~2%。早年研究,國人變異血紅素E帶因率只有0.03%,如今8年內同家醫院篩到10例個案,引起醫界高度重視。
施木青說,中國附醫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10例結合性貧血個案後,發現其中多達9例個案的母親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問題的答案才揭曉。
原來,東南亞國家民眾變異血紅素E的帶因率一直很高,例如,柬埔寨的帶因率有32~63%、南越32%、中越6~40%、泰國13~17%,平均是台灣帶因率的千倍以上。
近年以來,台灣人與東南亞大量通婚,相關研究也證實,近年來,國人變異血紅素E帶因率已從原本的0.03%上升到0.15~0.2%,足足增加4到6倍之多。
如果一對夫妻帶有回到乙型海洋性貧血與變異血紅素E基因,有1/4的遺傳機率會生下結合性貧血的孩子,其症狀、治療難度都與重度海洋性貧血不相上下,罕見性還更勝一籌,卻未受到相對的重視。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資料,目前國內被列為罕見疾病的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約200多人,其中以乙型海洋性貧血患者居多,結合性貧血患者不但未被納入其中,詳細的個案數通報與調查亦付之闕如。
台大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上述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目前國內已知結合性貧血個案的症狀,或許沒有重度海洋性貧血那麼嚴重;另一就是結合性貧血過去實在太少見,以致各醫院進行患者缺損基因分析時,疏忽而有所漏失。
東南亞外偶帶因率高 為我千倍
施木青強調,國健局現行推動的優生保健篩檢,第一線只檢驗孕婦紅血球體積(MCV),若發現體積小於平均值的80fl.(紅血球體積單位),才會進一步通知當事人與其配偶共同接受Hb電泳(HPLC)檢查,進行變異血紅素的分析。
個案少醫師不熟悉 健保未給付
然而,中國附醫團隊的研究發現,變異血紅素E個案的MCV值常落在正常值80fl.的上下。換言之,若僅以MCV值判定患者血紅素的質與量是否正常,很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其實,Hb電泳分析的檢驗價格每次只須約250元,在國人與東南亞籍外籍配偶大量通婚的趨勢未見改變前,將變異血紅素篩檢提前至第一線與MCV檢驗並行的優生保健政策,值得相關單位評估採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