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0|回復: 0

要成為<糧食帝國>的幫凶嗎...

[複製鏈接]

升級   52.37%

發表於 2008-8-21 14:2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食物巨人用鉗子夾住農民  食物巨人的手,不僅停留在加工環節,還進一步伸向投入環節,使得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等多種生產性投入,都一步步走向集中。即使銷售環節也仍然在大公司的控制之下。
  “美國的農業投入品供應商和食品加工商,通常隸屬一家大公司,或有聯盟關係,被產前成本和產後價格兩把鉗子夾在中間的農民,在食物價值的分配結構中,所佔份額只能不斷地降低。”周立告訴本報記者。
  以孟山都和嘉吉兩間公司建立夥伴關係為例,它們控制了種子、化肥、農藥、農場信貸、穀物收購、穀物加工、牲畜飼料、牲畜生產與宰殺,以及許多著名的產業化食品品牌。
  “對於一個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他別無選擇。想購買種子?嘉吉公司是方圓100英里範圍內唯一的農資和儲運公司,它只賣幾種孟山都生產的產品。你如果不種孟山都的種子,你就找不到一個能賣出你玉米的市場。需要種子貸款?你得去嘉吉擁有的銀行,你得告訴他們你用貸款來的錢買孟山都的種子和嘉吉的化肥。一旦玉米成熟,如果你不接受嘉吉所說的收購價,你就只能拿這些玉米去喂你的豬了!即使喂了豬,你想賣高一點兒的肉價,對不起,只有嘉吉的Excel公司買你的豬肉。”周立闡述了美國農民的困境。
  如果這個農民不種玉米跑到城市去,他會遭遇什麼?事實上,即使逃難到城市裏,他仍然擺脫不了控制。
  “你買的玉米片,是嘉吉提供的麵粉生產的,其他的食物,都與嘉吉有關,因為本地不接受嘉吉指定生產方式的農民,都像你一樣破產移民了。你吃不到本地的粗燕麥了,你只能買工業化玉米片,而主要的工業化玉米片都是由嘉吉生產或供貨的。貨架上的大品牌玉米片價格似乎都是那麼高,因為這些公司總可以讓市場供不應求。”周立分析說。
  競爭對手不是農民是國家
  周立認為,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相對於工業和服務業,以及各種新興產業,農業最容易被資本所拋棄。原因十分明顯:短時期內,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如其他產業一樣,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面前,最容易被忽視。
  但美國“食物巨人”的做強做大,與美國的鉅額補貼有關。世界其他國家的農民,實際上是被迫在跟美國的財政部競爭,而不是跟美國的農民競爭。
  在過去20年間,美國政府一直在提高對農業的直接補貼。周立發現,上游的農業投入部門,和下游的農產品儲運、加工和銷售部門,拿走了幾乎全部的補貼。
  也就是說,控制上游和下游的食物集團,又拿走了幾乎全部的農業補貼。“1995∼2002年,美國共提供了114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年平均142.5億美元,80%的補貼流入到農場的公司。”周立告訴本報記者。
  逐步地,一個強大的“食物帝國”在美國建立了。
  維繫廉價體系的秘密
  周立認為:“產業資本和國家政治相結合,合力營造出一個龐大的食物帝國。它不僅通過市場擴張,還通過價值重塑和政治談判,誘使甚至迫使各國模倣美國的農業模式與食物體系。實際上,二戰以來,世界各國已經陸陸續續在農業補貼、糧食援助、農產品自由貿易等食物帝國擴展方式下,因其農業生產體系和食物產銷體系無法獨立生存,而淪為食物帝國的附庸,從而喪失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糧食的主導權。自然,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都受到支配。”
  在他看來,作為世界糧食出口第一大國,美國能夠維繫一個廉價的糧食生產體系,與其國內的政治結構、國家利益、居民消費慣性以及巨型公司的“捕獲”有關,也是美國國內糧食生產體系、食品消費體系、能源消費體系已經產生“路徑依賴”的必然結果。伴隨石油價格的上漲,美國的資本化大機器農業,面臨巨大的成本上漲壓力。尋求將糧食轉化為乙醇,以實現本國糧食生產體系、食物消費體系、能源消費體系的良性互動,是題中應有之義。邏輯上說,造成國際糧價上漲就是結構矛盾的副產品。
  當前,美國正積極尋求將糧食轉化為乙醇。據美國農業部預計,未來幾年內美國1�3的玉米產量將用於生產乙醇燃料,而2002年僅有11%。儘管面臨國際壓力,但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美國短期內不可能停止生物燃料的生產。
  糧食政治比石油貿易更強大
  “食物帝國”推動了糧食政治。作為糧食政治的一部分,糧食援助成為比石油貿易更為強大的政治武器。
  美國一家戰略預測機構曾經指出,糧食已成為地緣政治中的王牌,因為“糧價比油價對政治穩定更具有重要性”,而美國和歐盟是最大的糧食囤積居奇者,正在發起世界“糧食大戰”。
  周立分析,對食物帝國的主導者而言,在全球糧食貿易體系中,漲價也收益,降價也收益,早已“贏家通吃”。而農業無利潤、農民流離失所、農村凋敝,則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普遍困境。
  專家預測
  中國糧價相對獨立卻不容樂觀
  在周立看來,相對於這些出現悲劇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費體系是相對獨立的。所以,在全球糧價上漲的時候,政府有能力調控糧價,能保持穩定,也由此保持社會穩定。
  與國際糧食價格的“高歌猛進”相比,國內糧價只能算是“小步慢跑”,糧價漲幅仍在合理區間內。
  不過,前景不容樂觀。“中國農業的小部門化、農業產業化、糧食市場化,正在不斷地推進之中。此輪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中國之所以比較幸運,與我們還不夠‘進步’有關,與農民們普遍還在進行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和消費直接相關。”
  周立稱,“伴隨10多年來農業產業化和糧食市場化的推進,農民為城市居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甚至消失殆盡。為自己生產糧食的農民群體,也在大幅度地減少。在這一輪的‘糧食戰爭’中,中國可能還能暫時保持中立。而在食物帝國下一輪的糧食洗牌過程中,中國沒有任何理由樂觀。”
  “寂靜海嘯”隨時吞噬上億饑民
  失去糧食安全的後果是悲慘的。在危機中這樣的國家往往成為最大的輸家。
  事實上,近幾個月以來,日趨升高的糧食價格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社會動蕩。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當前全球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面臨糧食危機。令人們想起上世紀70年代在糧食和石油價格上漲背景下先後捲入40多個國家的全球糧食危機。
  人們擔心,如今這場新一輪的國際糧食危機,像寂靜的海嘯前夜一般,可能隨時吞噬上億的饑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