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fellegg

過度偏重每窩產仔數育種所造成的問題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52

升級   80.05%

發表於 2011-2-24 11: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ghead 於 2011-2-24 10:02 發表
使用LP5於母豬繁殖指數中進行選拔,經過約八年的努力(在低遺傳率的性狀上這
還不算長時間,加拿大曾經花了十年改善其約克夏的整體繁殖效率),現在總產仔
數已經達到16,他們這時會發現平均每增加一頭出生仔豬,這窩 ...


聽君一昔話
勝過在場裡傻傻的養十年豬.....
小弟受益匪淺
總帖子數排名︰50

升級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1-2-24 11:31:49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到pighead老師提供的表二
也可以知道長期收集資訊的可怕
2004到2005這一年內雖然在產仔數上提升的速度不高
(之前從其他資料瞭解,丹麥從1980年後每頭母豬年上市肉豬數提升約0.3頭/年)
但在LP5的成長速度可以到1頭/胎
改進速度真夠快的
總帖子數排名︰50

升級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1-2-24 11:35:40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有一件事覺得比較好玩
可以看到第一胎母豬約佔50%甚至更高
所以可以知道這些地區經產母豬很快都到人的肚子裡去了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11-2-24 12:0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3# fellegg 的帖子

哈哈哈,說得對,很快就到人的肚子裡去,說不定還到外國人肚子裡面了,
因為丹麥是歐盟豬肉出口最多的國家,跟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在爭出口量老大
總帖子數排名︰29

升級   73.7%

發表於 2011-2-24 12:23:2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都用LP5跟LP離乳
然後用選拔指數法
套公式   
有時候比較懶  就用看的 (準ㄟ)
總帖子數排名︰6

升級   100%

發表於 2011-2-24 13:2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豬整齊度好抗病力佳   有1-2頭豬尾拖油瓶   麻煩!!!
總帖子數排名︰38

升級   22.15%

發表於 2011-2-24 21: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ghead 於 2011-2-24 09:44 發表
丹麥未使用LP5之前,在繁殖性狀選拔指數中只有記錄總產仔數,結果多年選拔
之後發現總產仔數增加很快,可是出生的死仔數也隨之增加,所以他們於2002開
始使用LP5於繁殖性狀選拔指數中希望改善前述狀況

擷取對岸 ...

請問老師LP5是什麼?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11-2-24 21:25:54 | 顯示全部樓層
LP5 = LP有五粒,我來亂的

LP5是母豬分娩後第五天的活仔數,丹麥的研究指出小豬出生前五天掛掉都算他
老媽的帳,因為老媽的胎教不夠好!真衰的丹麥母豬群。
請回到前面我貼出了那份文件圖檔,裡面有寫啦
總帖子數排名︰38

升級   22.15%

發表於 2011-2-24 21:34:10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師 拍謝!拍謝!:33ade :33ade
沒注意看簡体字
總帖子數排名︰50

升級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1-3-2 16:55:27 | 顯示全部樓層
Thepigsite對此文章的翻譯中文版

隨著窩產仔數的增加,丹麥仔豬死亡率也一直在提高。雅虎斯大學農學院的科學家對這一問題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綜述,並就這個問題的緩解提出了建議,Janne Hansen寫道。
丹麥養豬業者在年頭母豬產仔頭數這個指標上做的很出色,但這個成功同時也伴隨著一個副作用。許多新生仔豬活不到幾個小時或幾天的時間就會死亡。雅虎斯大學農學院的科學家開展了一項新的研究,旨在造出這個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

在丹麥,窩產仔數過去15年當中一直在持續提高,現在達到16.1頭/窩的平均水準。不幸的是,仔豬死亡頭數,- 死產仔豬加上出生頭幾天之內死亡的頭數,- 也增加了。過去六年當中在商業性豬場裏,仔豬死亡比例大約為24%。

根據丹麥最近就仔豬死亡率問題展開的辯論,丹麥獸醫與食品管理局要求農學院的科學家就這一問題出具一份報考。
很多–又弱又小–的仔豬
科學家指出,仔豬死亡率上升有若干個原因。

造成死胎與產後頭幾天仔豬死亡率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看來是1992-2004年間強調產自性能的育種策略.總產仔數這一性狀與亞體重仔豬、弱仔和發育不良的仔豬頭數之間存在強表型相關。這樣的仔豬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後頭幾天當中死亡的風險很高。

丹麥的選育指數是丹麥養豬生產協會擬定的。2004年,選育過程中“總產仔數”的性狀已經替換為“五日齡存活仔豬數”。根據丹麥的資料,預計這項措施將能夠減少仔豬死亡率。然而截至目前,預計當中的這個仔豬死亡率下降還沒有能夠在商品豬群當中表現出來。窩產仔數提高了,而死亡率則保持不變。

死亡率的直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仔豬出生過程中遭遇缺氧。這些仔豬可能計入死產仔豬項目。還有一些情況下,這樣的仔豬會活下來,但由於缺氧而成為弱仔。典型情況下,弱小仔豬缺乏活力,因此很容易喪失體熱,存活的機會不是很好。例如,當母豬臥下的時候,它們逃避母豬不被壓到的能力比較差。

這又引出了造成仔豬高死亡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被母豬壓死。初生重低、體溫偏低的仔豬初生後頭一天尤其容易被母豬壓死。

饑餓與寒冷也是重要問題,因為寒冷的仔豬更易感染疾病。
動物福利受到影響
饑餓、寒冷、缺氧、疾病以及被母豬壓死,- 在丹麥大約每窩仔豬當中有4頭仔豬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這麼多的活產仔豬在出生後死亡,這不僅影響了生產力,而且也構成了一個仔豬福利問題。

“許多仔豬在初生後前幾天當中死亡,有的產後幾分鐘就死了,有的半天後死了,它們大多都會經歷痛苦、饑餓、恐懼和應激。因此,仔豬死亡率高還是一個倫理和福利的問題,”科學家們在報告中稱。

窩產仔數高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母豬沒有足夠的乳頭來供產下的所有仔豬哺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養豬生產者採用保育母豬。保育母豬為自己的仔豬提供哺育三至四周,然後仔豬斷奶,而母豬則接著哺育另一窩仔豬。而這對保育母豬又構成了福利問題,因為與僅僅哺育自己的仔豬相比,這樣的母豬不得不在限位欄裏呆更長的時間。
幾方面的改進
幸運的是,要想把這麼高的仔豬死亡率降下來也不是不可能。報告列出了幾種可能。

一個明顯的方案是在選育指數當中直接加入仔豬死亡率的性狀。然而,報告指出,這不會立即帶來商業性豬場仔豬死亡率的降低,因為育種方面的成果從整個育種體系當中傳遞到商業性豬場需要三、四年的時間。

通過改善管理、改進豬欄條件,也可以受到效果。

加強分娩過程的監控可以一定程度地減少死產仔豬和新生仔豬死亡頭數,改善仔豬局部環境也可以起到效果。關於後者,需要開發實用的新方法。比如,可以在適當的位置配備墊草或額外的熱源。

在母豬保健方面加強專家諮詢也有助於改善仔豬的條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