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4|回復: 0 | 玩伴互動與模仿 學習力加分 [複製鏈接] |
|
文╱柯華葳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幼兒在有能力的大孩子和成人的輔導下,會比自己一個人表現出更多的能力。在日常生活裡,爸媽多提供模仿對象與支持孩子,他的學習能力就會向上提升。
過年有機會到傳統市場看豐盛、看擁擠、看忙碌,看到許多孩子幫忙生意,是一種幸福。
年前兩天,一家做包子和八寶飯、芋泥的店,3、4個「兒童」圍在一張桌子旁邊,按照中間一盆八寶「範本」圖案,擺下棗子、大紅豆等食材。小朋友都很認真,由裡往外一層一層地放上食材鋪排盆底,也要防止上層食材滑落。不時,大的孩子要指導並檢查小的孩子工作狀況。
小小孩跟著大孩子學習
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學習的情景,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夏天,3歲小妹隨著姊姊到樓上游泳池看一群小朋友在水中戲水。她好快樂,在池邊一直叫:「姊姊,我也要。」媽媽看她那麼興奮,為她準備泳衣、泳帽、救生圈,一切穿戴完畢,要將她放入池中時,妹妹大哭。
姊姊、媽媽又搞笑、又哄的,她抵死不入池。媽媽搞得筋疲力盡,問:「不是你自己要的嗎?算了!」一肚子氣的帶她回家。過幾天,姊姊再次上游泳池,妹妹還是跟去,還是在池畔走來走去。當有人由池中潑她水時,她又叫又跳,跟池中的小朋友一樣快樂。有一天媽媽再問,要不要穿泳衣到水中玩。妹妹答應了,但是到了池畔,還是拒絕入池。
嘗試新經驗一步步達成
一年過去。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妹妹又跟著姊姊和其他小朋友上到頂樓,她問媽媽說,可不可以在水裡走?媽媽幫她穿上泳衣、泳帽、救生圈,放在水只達腳踝處。一個暑假,妹妹都在淺池中走來走去。她在那邊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一樣快樂。
第三年暑假,妹妹穿上泳衣、泳帽、帶著救生圈跟姊姊走到更深的池中,頭抬著,游起狗爬式。妹妹用一個暑假克服對水的恐懼,再一個暑假習慣水性,最後她跟著教練學到蛙式、蝶式、自由式。
與人互動讓孩子學得快
俄國已故心理學家維高思基曾提出,幼童在較有能力的兒童和大人輔導下會比自己一個人表現出更多能力的說法。上面兩個案是為例證。簡言之,孩子會學,但是周遭要有人與他互動,讓他觀察,也觀察他。而小朋友學習的個別差異很大,有人像姊姊,跟著其他小朋友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進到泳池,又是潑水,又是潛水。有人像妹妹,不拒絕,但也沒直接參與,需要時間,一步步來。兩人最後都學到泳藝。這裡有幾個學習的條件:
•有環境,如:做八寶飯和游泳池的環境。
•有可以觀察的大孩子所表現出較成熟的行為。
•周圍有人支持,如:池中的小朋友會說:「下來下來,我扶你。」;又如:做八寶飯的大孩子指導小孩子。
爸媽要容忍給孩子時間
在這學習過程中,需要父母的一點容忍。妹妹若不是姊姊繼續帶,很可能因媽媽說「算了」,就學不到了。當有環境(如:市場或是泳池)、孩子有興趣,他會觀察,留給自己最佳時間直接參與(如:妹妹要確定水是安全的才入池)。
上述情景都是「自動」的學習。當小孩進入小學,有許多作業,似乎是被老師逼著做的,怎麼讓孩子也願意學?維高思基的說法還是可以採用。若家中有模仿對象、有支持,小孩會比較認命的接受學校作業。例如:姊姊到三年級時功課加多,媽媽必須多花時間在姊姊身邊,妹妹這時「吃味」,常常在媽媽姊姊旁邊繞來繞去,一下問:「為什麼…?」一下又問:「怎麼回事啊?…」結果都挨罵。
環境支持孩子自動學習
這戲碼每天上演,直到一天,媽媽突然想到,拉了一張桌子和椅子,讓妹妹坐旁邊,並給她紙和筆。妹妹坐下沒多久,自己離開。離開一些時間,再回來坐下塗鴉。這裡有環境布置(小書桌和紙筆),有姊姊的行為可以觀察,當然,還有媽媽的支持,讓她可以和姊姊並坐。等妹妹上小學時,就在這張書桌上做功課。那一段陪坐的日子讓她看到姊姊做功課的辛苦,幫助她面對對一年級的功課,沒什麼怨言。
遊戲時間與觀察:孩子有學習興趣嗎?
生活裡怎樣才知道孩子有興趣?爸媽可以觀察三件事:
•一直跟著大孩子或要求去現場、去看,如:妹妹一直跟著姊姊去游泳池。
•有試的動機,如:願意穿上泳衣、願意擺八寶飯的食材。
•即使嘗試不成功還是願意回到現場。
若一個孩子表現出這三樣行為,他就是真的喜歡這項活動;若他只作壁上觀,是因他在考量自己的能力、活動的要求以及其他孩子怎麼面對此項活動。請讓他持續觀察學習,等他一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