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3|回復: 5

洪蘭:課堂教再多 不能動手也沒用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28

升級   2.15%

發表於 2012-8-17 17:39: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聯合報╱洪蘭】
2012.08.17 02:24 am

為了要跟世界其他國家學制接軌,香港最近把原來四年的高中改成三年,把原來三年的大學改成四年。趁改革時,重新思考課程的安排,把教育重心放在人的品質培養上,並把通識課程盡量放到高中,等做人的基本品質打好根基後,再來教專業。

香港是以《學會學習》(Learning to Learn)為教育改革的主軸,把學習性質從「吸收知識」轉變為「學習經歷」;從「教什麼」轉變為「學什麼」;從「個人學習」,過渡到「群體學習」,所以他們提出了Learning through Life(終身學習),及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從經驗中學習)的兩個改革重點。

從大腦的實驗知道,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法,實際動手做所得到的知識量遠大於被動用眼睛看,因為動手做是三度空間,而讀課本是二度,它們在大腦活化的區域和程度都有不同。尤其從定義來說,經驗必定來自生活,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只要跟生活掛得上鉤,能夠學以致用,學生都會學得很快。抽象的概念若能用生活的經驗來解釋,學生會明瞭很多,因為他原來的生活已有一個知識網,新的知識若能與舊有的知識架構連接上,那麼這個新知識很快被吸收進舊有組織中,成為孩子背景知識的一部分,他就學會了。

過去老師教四度空間很困難,學生不容易想像;假如我們把它舉例成約會,如約在敦化南路和仁愛路交口的誠品見面,這是二度空間,我們再約在誠品的三樓,這時是點、線、高,三度了。如果再約下午兩點半,把時間放入,那麼這時是個四度空間的約會資料,它就非常的準確,一定不會見不到面,透過學生已有的經驗,就了解什麼是四維了。所以透過生活的例子,讓學習和經驗掛上鉤,學習的效果最好。

我們過去的學習流於形式,沒有注意實做,所以學西方的德先生與賽先生只有學到皮毛,我們說要迎頭趕上,因此別人有什麼,我們也要有什麼,但是我們趕上的是外表,沒有學到裡面的人文素養,所以別人有汽車,我們也有;別人有高速公路,我們也有,但是我們沒有行車的規矩,也沒有駕駛的禮儀,所以車子不讓行人,違規停車還敢跟警察嗆聲說:「來開罰單呀!我不怕,我有的是錢」。最近檢察官讓車禍屍體曝屍四個小時才來驗屍例子,特別讓人感到:凡是民主先進國家有的,我們都有了,但是動作背後的精神我們沒有,它很像早期我教過的一個自閉症孩子,他可以模仿,動作也可以做到完全正確,但是在社交場合仍然被人看成白目,因為他不了解動作背後的精神。

從經驗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可省略。能應用到實務上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識」而不能「事」,是沒有用的,聽說教育部又要砍國中技職訓練的經費,從每周六小時砍到只剩三小時,這消息非常令人憂心,課堂上的再多,不能動手也是沒有用的!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全文網址: 洪蘭:課堂教再多 不能動手也沒用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301144.shtml#ixzz23nL4aSz9
Power By udn.com

升級   42.42%

發表於 2012-8-18 07:07:27 | 顯示全部樓層
直呼讚!活到老學到老

升級   13.21%

發表於 2012-8-19 08:16:3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總帖子數排名︰5

升級   0%

發表於 2012-8-25 11:20: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蘇少儀 於 2012-8-24 21:24 編輯

多動手
多觀察
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國父孫中山先生不是說”知難行易”
就是鼓勵大家多從實務中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原作,經過多人修改,最終由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胡耀邦審定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是鄧小平等人對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等人主張的「兩個凡是」理論進行的抨擊,標誌著真理標準大討論的開始。(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0%E6%A0%87%E5%87%86)
總帖子數排名︰42

升級   76.65%

發表於 2012-8-26 13: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倒也未必啦
學術也是各有差別
要因材施教

如果是要培養
技藝 技職 運動類的人才
動手絕對是要的
才能把技術練到頂點

創意類的人才
只需要概略參觀操作
不太需要動手
著重的是 腦內的操作



總帖子數排名︰5

升級   0%

發表於 2012-8-26 13:26: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蘇少儀 於 2012-8-25 23:28 編輯

沒有實作
空想出來的點子的可執性的比例就低很多

想也是花了很多資源
其效率評估的基準就是
可執行率及執行後的效益是多少

花任何的資源,都要能獲取效益
這就是生產力

很多人抱怨......國家的工資是臺灣工資.............倍(..........薪資是臺灣的3.5倍....................)
忘了重點
每個人力的生產力,物價水準............................

做任何事
養成一個習慣
估量資源投入的報酬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