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4|回復: 0

養人如養豬?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32

升級   55.75%

發表於 2007-6-5 07:5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養人如養豬?
【經濟日報╱楊雅惠】
2007.06.05
「世上如有一事引起我的殘酷野性,那便是養人如養豬一般見識的經濟學。此生唯一的宏願,就是看見歐洲稱雄獨霸的經濟學家梟首示眾。」上述如是這般的字句,出現在一代大師林語堂的著作“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書中。 林語堂先生不喜歡經濟學者正襟危坐而道貌岸然地端出種種數據。這些數據,冷冰冰地,不帶感情,例如多少人口、多少所得、多少牲畜等等,數據每年變化,或高或低。林語堂先生認為,這是強調物化的傾向,過度物化會忽略精神層面的涵養,過度逐利會扭曲和平的面貌,而經濟學家以權威身分端出這種物化的數據,使他頗為反感。 致力編纂「當代漢英詞典」的林語堂先生,關切桑梓,憂心世局。然而,他對經濟學的強烈批判,一部分是誤解,一部分確是經濟學界可以思索而正在努力的課題。 經濟學者經常自勉:要有溫暖的心、冷靜的腦。溫暖的心指的是關懷社會,投身解決社會問題的熱忱;冷靜的腦指的是認清事實的客觀分析,提出最佳解決途徑。用冷靜的腦來收集資訊、整理數據,是一般科學研究的基礎工作。經濟學乃是社會科學,運用經濟數據,可加強其嚴謹性與參考價值。 每個人只接觸到自己的角度,如何瞎子摸象一般,各自碰觸到大象的鼻耳腳之一小部分,殊不知事實全貌。此情形下,須仰賴全面性的統計數據,以助瞭解事實全貌,避免偏見。 從個人角度,倘若自己看到滿漢全席高朋滿座,便以為天下笙歌處處,殊不知野有餓孚,失業無怙。昔有晉惠帝,每日宮中大啖美食,不知民間疾苦,聽到百姓苦無食糧,問道:「何不食肉糜?」竟然不瞭解為什麼吃不到菜蔬的人不能改吃魚肉。這樣的皇帝對天下無知,對世事茫然,遂而爆發「八王之亂」。身為一國之君,平日若有臣相提供社會的失業率、財富分配、生活水準等資料,有能力研判資訊,並以關愛百姓之心執政,便不會遠離民心而貽誤眾生。 由總體數據來協助瞭解全貌,不獨經濟學如是,其他各領域亦有必要。醫學界須透過數據來掌握國人病情,研究國人十大死因,提高各種處方的治癒率;社會政策須透過數據來瞭解失業率趨勢,瞭解貧瘠地區與弱勢團體的分佈而採取協助措施;民意代表擔任選民喉舌,也宜有總體概念,明白其立法之影響只是有利於少數一二人抑或大多群眾,從而更慎行其立法職權。 不諱言地,一切仰賴數據,有其局限。例如國民所得的估算,只是衡量商品勞務之市場價值,卻無法設算出快樂的價值,有錢不保證幸福。到底如何解析社會多種面相,也是目前專家學者正在努力修正的課題。因此數據呈現時,便應標明囿限,數據應該正確,而引用者亦不得浮濫錯解。 數據本身是中性的,至於如何看待之,端視各界立場心態。例如:股價高低,對於不買股票者而言無關痛癢,而看在股民眼裏,趨勢往上則歡聲雷動,趨勢疲軟則哀嚎遍野。其實,有贏有輸乃股市常情,恨它愛它,都只是個人遭遇之投射。報導財經資訊,不代表每個人均須投入財利競逐的行列。同理可知:經濟學家列舉人口的資料與豬隻的資料,也只是中性的分析,並不代表養人如養豬。 倘若憂國憂民的林語堂先生仍在人間指導後生晚輩,能否同意此文所言之一二?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專長貨幣金融與經濟,涉獵文藝與音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