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5|回復: 0

農委會96年7月第181期農政與農情---毛豬價格變動因素及穩定價格策略分析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46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7-11-14 09:4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農委會96年7月第181期農政與農情---毛豬價格變動因素及穩定價格策略分析


以下內容複製自以上網站



毛豬價格變動因素及穩定價格策略分析

企劃處 蔡靜瑩

一、前言

  今年適逢豬年,大家皆期待諸事大吉,但對於國內毛豬市場而言並不如人願,由於去(95)年豬隻育成率較94年大幅提高,台灣地區豬隻在養頭數雖由94年11月之722萬頭減至95年11月為709萬頭,惟總供給頭數仍較94年增加,且因目前全球都在發展生質能源,使得玉米、穀類需求大幅提昇,價格上揚,致使國內養豬成本增加。又於農曆年後,因斃死豬肉流入市面事件,影響消費者信心,豬肉消費量銳減,致本年3月份起豬價有較大之跌幅,使最近低豬價議題受各界關切討論。
  為調整產業結構及穩定包含毛豬在內之農產品市場供需,達到秩序運銷之目的,農委會每年考量國內外農業環境變化、產地實際生產狀況、市場需求、進出口數量等因素訂定年度生產目標,供作縣市主管機關擬定轄區內農業產銷計畫之依據。為落實計畫生產,自96年起強化計畫產銷申報預警處理機制,分別訂定重要農糧產品、養殖漁產品、畜產品生產申報處理要點,加強輔導。惟由於毛豬之生產供需特性,有時仍可能發生生產過剩,價格下跌,或生產不足,價格飆漲問題,爰本文擬針對毛豬產銷市場進行分析,根據價格變動特性探討波動原因,並提出促使豬價提升之策略建議。

二、毛豬產銷市場現況

(一)生產情形
  台灣養豬產業於民國86年遭受口蹄疫侵襲後,且為因應加入WTO自由化之衝擊,本會推動離牧政策,鼓勵不具競爭力養豬戶退出生產市場,採先期性生產結構調整措施,使國內毛豬飼養家數遽減,95年底計有12,671戶,約為10年前(民國85年)之半數。
  目前台灣地區小規模飼養戶仍多,依95年11月養豬頭數調查結果,飼養規模100頭以下家數高達40.4%,其在養頭數僅占總在養頭數之2%;而飼養規模1000頭以上家數雖僅占15.6%,但其飼養頭數所占比率已達總飼養頭數之64.2%,又2成之總飼養頭數係由百分之一之飼養規模5000頭以上家數所生產。
  近幾年透過離牧政策及生產結構調整措施,鼓勵小規模及不具效率之飼養戶離農,企業飼養戶比率雖增,飼養規模略有擴大趨勢,毛豬飼養100頭以下之家數由85年占總飼養家數47.27%,至95年降為40.37%;而飼養1000頭以上之家數由85年占9.50%,至95年增為15.55%,惟平均飼養規模成長有限,全部毛豬飼養戶平均規模由85年為422頭,至95年增加為560頭。
(二)產銷型態
  台灣專業養豬戶多集中於中南部,市場集中度高,有68%之飼養戶數集中於中南部6個農業大縣(依飼養頭數規模依序為屏東縣、雲林縣、彰化縣、台南縣、高雄縣及嘉義縣),其飼養頭數即占全國總飼養頭數之83%,北部之毛豬消費市場,多倚賴中南部供應,有所謂「南豬北運」之運銷型態。
  另近年來企業養豬戶興起,加上為調節產銷功能,共同運銷方式已成為運銷通路之主流,肉品市場為毛豬運銷通路之樞紐,主要貨源為農會、合作社場及個別農民三大來源(如圖1/),並採拍賣交易方式,使市場價格決定合理化,其中透過毛豬團體(農會、合作社、台糖公司、大企業養豬公司)到批發市場拍賣者占65.9%。
(三)生產成本與交易價格之變動
  養豬生產成本之高低攸關養豬農民之收益,投入成本之多寡係影響利潤大小之關鍵。毛豬近年來平均每公斤生產成本均高於40元,除90年平均豬價滑落至每公斤40元,豬價低於成本外,其餘各年觀之,皆有獲利空間,93年平均每公斤利潤高達14元,益本比達1.30,91年至94年產業經營均呈持穩狀態,惟至95年第4季起飼料成本持續上揚,始影響豬農收益。依統計資料顯示,毛豬之生產成本依飼養型態不同,約65%至75%來自於飼料成本,亦即飼料成本每增加1%,則毛豬生產成本將增加0.65%至0.75%,毛豬生產成本提升,豬價則因受消費需求面因素之影響,並未能直接反映成本作等比例調升,成本上漲將限縮豬農的獲利空間,如同今年初的毛豬交易市場情況。
(四)進口玉米飼料價格上漲之影響
  目前國內大宗物資已開放自由進口,台灣飼養毛豬之飼料主要來自於美國,而玉米為飼料最主要的原料,玉米價格波動嚴重影響毛豬生產成本,觀察玉米進口單價去(95)年上半年為每公斤5.9元,持續上揚至最近達8.4元,已飆漲4成,導致養豬成本大增(如圖2/)。
  玉米用途以往幾乎都做為飼料原料,但近幾年由於國際石油價格高漲,各國大力發展生質能源,將大量玉米轉製玉米酒精,以替代部分的汽油,國際間對玉米的需求遠比以往殷切,故飼料價格高漲的趨勢將不可避免,下跌空間有限。

三、毛豬價格變動原因與特性

(一)毛豬價格之季節變動
  農產品因受自然因素諸多限制,供需價格彈性較低,又農業生產多近乎完全競爭市場,因此價格易波動,毛豬也不例外。
  對毛豬而言,其生產可能因氣候之條件、飼料供給之季節性、生產過程之生物特性及消費需求量之增減等因素,造成價格季節性之變動。依據近10年來每月毛豬上市交易統計,其生產確有季節性存在。
  有關分析季節性價格變動可利用季節價格指數(如表1/)來說明,茲以簡單平均法計算近年來平均各月份的毛豬價格季節指數,最高月份為8月,價格指數為111.5,較1年12個月總平均價格高11.5%,最低時為3月,價格指數為93.1%,較月平均價格低6.9%,受上揭因素之影響,高低的價差達18.4%。毛豬價格隨季節影響變動,係因夏季天氣炎熱,豬在生理上容易有熱緊迫現象,使母豬配種受孕率較低,肉豬則成長趨緩,造成供給減少;而端午、中元、中秋等節慶豬肉需求明顯增加,供給及需求面之變化,引起豬價的季節變動。
(二)毛豬價格之循環變動
  除自然因素造成之價格季節變動外,毛豬另有一起因於人為因素所造成之價格循環變動,豬價由低漸漸漲至高點,然後由高點漸漸降落至最低點,為一種較長期的循環,觀察76年至95年之循環週期,每一循環約需 3年至5年的時間。
  豬價之循環變動係因受產品價格變動引起養豬業者對生產的過度調整,毛豬生產期間較長,致生產對價格反應的時間具落遲性(time lag),產量與價格呈反向循環變動。當毛豬價格上漲,養豬者多以當期價格作判斷,認為有利可圖,開始擴大飼養規模,導致下一期生產量增加,而生產過多導致價格下跌,使養豬戶屠宰母豬,減少下一期之生產量,致價格上漲,如此反復進行,價格與產量呈一增一減反方向之循環變動。其調整生產過程中之數量與價格變動之關係途徑圖如同蛛網,即經濟學所謂的蛛網定理(cobweb theory)。
(三)受需求面消費因素影響
  毛豬價格變動除受供給面因素影響,消費市場之需求量變動亦間接影響豬肉交易價格,目前國人所消費的肉品種類有豬肉、牛肉、羊肉及禽肉四大類,豬肉約占五成雖仍為大宗,惟雞肉、牛肉、羊肉等豬肉替代品(交叉彈性為正)之價量變動,間接牽動豬肉的消費量與價。例如近年來國人基於保健因素,許多人減少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增加白肉(雞肉、魚肉)之消費或外食人口增加之飲食型態改變等因素,均會造成豬肉價量波動。
  另如今年農曆年節前後斃死豬流入市面之新聞事件,因媒體大量關切報導有關食用豬肉的負面新聞,引起消費者恐慌,亦對豬肉市場消費量價造成衝擊,故短期消費者之心理因素改變消費習慣亦會使豬肉消費受影響。
(四)受國際市場相關產品價格變動影響
  另國際市場相關產品價格變動,亦會影響國內豬價波動,93年國內每百公斤豬價全年平均逾5,900元,自94年起,我國履行加入WTO之承諾,豬肉、雞肉進口取消關稅配額制度,實施全面自由化,國內豬、雞肉市場自此與國際接軌,我方價格高或國際價格低時,進口量都將隨之增加,93年以來豬肉進口量雖減少,但具替代性的雞肉卻因美方價格便宜,進口量增加許多。正因台灣豬、雞肉市場已與國際接軌,台灣或美國相關產品價格的變化均牽動進口量的增減,因此,未來豬價變化將更難以預期。

四、台灣豬肉於開放市場之競爭力分析

  為加入WTO,台灣自87年起給予美國以頭期款方式進口豬腹脅肉、豬雜碎,91年入會後,逐年放寬豬腹脅肉及豬雜碎低關稅配額數量,至94年起全面開放豬腹脅肉、豬雜碎等畜產品自由進口,豬肉進口保護機制逐漸鬆綁,台灣豬肉市場勢必面臨進口豬肉與國產豬肉之價格競爭。
  目前台灣豬肉仍以內銷為主,進口供應比率僅約占6%,主要三大進口國(冷凍豬肉)為美國(94年占50%,95年占59%)、加拿大(94年占42%,95年占36%)、丹麥(94年占5%,95年占1%),以主要豬肉進口國之肉豬屠體批發價格(如表2/)與台灣屠體價格作比較,台灣之批發價格均略高於美國、加拿大及丹麥等國,只要國外進口豬肉CIF加上關稅價格(加計運輸成本及進口關稅等費用)低於台灣本地豬肉價格,就有進口誘因,國產豬肉即面臨進口豬肉之價格競爭壓力。
  在開放市場下,若純以價格比較競爭力,則台灣肉豬並不具優勢,惟國人喜愛溫體新鮮豬肉,係進口冷凍豬肉無法取代的,在台灣毛豬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國內生鮮肉品品牌,著重於品質之提升,與進口肉品作區隔,以高品質之優勢彌補價格之劣勢,建立市場競爭力為致勝關鍵。另國人消費習慣可能因方便起見逐漸轉為偏好超市冷凍(藏)豬肉,國產豬肉行銷如何突破國外低價肉品對市場競爭之威脅,爭取消費者信賴亦顯為重要。

五、以設立價格平準基金穩定豬價之探討

  為穩定農產品之產銷價格,價格支持可行作法之一可利用設立價格平準基金,藉由基金之運作,當農產品價格高時收取部分價款納入基金,當農產品價格低時由基金補助部分價差,以維持價格於一定水準之上。如此,可使生產依市場導向調整,並由生產者或相關單位、團體分擔價格支持的經費,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
  我國於64年起曾由政府與豬農共同出資成立毛豬產銷互助基金,推行毛豬計畫生產,惟執行成效不佳;另中央畜產會亦曾於92年起針對肉品市場交易豬隻收取「養豬產業服務費用」,供作調節毛豬產銷、穩定交易價格使用。
  而台灣現為WTO之會員國,需履行入會諮商承諾,國內採取之補貼措施需符合國際相關規範,不能有扭曲生產及貿易行為,政府不得對農產品價格採直接支持。
  目前為加強養豬產業風險管理,以調節毛豬產銷、穩定毛豬交易價格,本會亦研議是否以自主方式推動設立平準基金或由養豬產業服務費協助成立,徵詢各界意見,尋求養豬團體、肉品市場及生產者等多方共識,為籌措成立基金而努力。
  運用平準基金穩定毛豬價格,係抽扣及補貼生產者價格,其實施條件須有足夠的基金以補貼生產者在價格低於下限時之損失,故要具備充裕之資金方能達成預期效果;而為使價格於超出上限時,能有效而公平的徵收基金,健全及系統化之運銷通路與完善靈敏之市場情報蒐集及報導為其配合之必要條件。
  另基金成立後之操作方式設計及效果控制有其困難度,因此於基金執行機構方面,須要一個效率高、反應靈敏之組織,隨時配合市場之變動而操作,且基準價格之計算為顧及資源之合理分配及穩定生產者之所得,亦應考慮隨時調整,方能發揮其有效性。

六、以市場結構性策略穩定豬價之探討

  由經濟學法則觀之,提升農產品價格的方法,可利用供給減少或需求增加等方法達成。茲將透過供給面生產之控制、產銷通路訊息掌握及需求面擴大消費等策略,進行市場結構性調整以提振豬價方式,分述如下:
(一)供給面之掌控

  • 短期減產保價
    農政單位為使國內豬價達到理想水準,在短期常採取減少豬隻屠宰與在養的頭數方式處理,96年截至目前已淘汰仔豬5萬頭及種母豬約2萬頭,以減少後續豬源的供應,利用減產以提振市場價格,雖能立即見效,惟每逢產銷失衡時,以此方法需耗費國庫預算。
  • 畜產品生產申報登記之落實
    本會為有效掌握重要農產品產銷資訊,促進供需平衡,穩定農產品價格,自今年起亦將毛豬列入生產申報預警項目之一,未來若能落實申報制度之執行,將能更有效掌握產業訊息,有利於產業之輔導與產銷資訊掌控。而欲透過毛豬生產申報落實計畫生產,必須有效利用既有產業之公務統計資料,如運用現有地方政府之畜牧場登記資料及養豬頭數調查等資訊相結合,並擬定產銷預警與事前、事後處理機制等配套措施,方能落實達成計畫目標。
  • 運銷通路情報之暢通及產銷訊息之掌握
    在資訊發達之今日,凡愈能快速收集國內外產業市場相關情報者,愈能把握商機而活絡其產銷活動,有快速而正確之市場情報方可使各地農產品流通合理化、效率化,供需達合理的均衡點,故應整合及強化全國性的毛豬市場情報網。另目前的產業調查資訊有一年兩次(每年5月及11月)之養豬頭數調查提供參考,為發揮及時預警功能,相關單位需加強運用最新調查數據,並加強完整產銷資訊之收集及預警制度之建立,以精準掌握近期產銷情形。
  • 小規模養豬戶離牧之生產控制
    有關長期毛豬產業之輔導政策,因小規模農豬戶所占比重仍高,未來似可研議輔導小規模、效率低較不具競爭力之飼養戶離牧,汰劣擇優,提高生產力,以改善毛豬生產結構。
  • 飼料採購風險之分散
    目前玉米每年進口量約450至500萬公噸,95%以上由美國進口,美國穀物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國內豬農之生產成本。為分散飼料採購風險,似應評估是否開放進口中國大陸飼料用玉米至台灣之可行性,以穩定飼料玉米價格,惟兩岸除經濟因素外上涉及政治等敏感因素,行動上須更加謹慎。
    另應加強防範相關大宗物資進口商及販售業者是否涉及聯合壟斷或人為哄抬價格情事,以維持畜牧產業公平競爭之環境,並加強輔導豬農改變飼料配方,使用其他具替代性且成本較低之飼料原料取代玉米以降低生產成本,分散飼料價格波動風險。
(二)需求面之市場開拓
  • 促銷以擴大消費
    促銷為最普遍之擴大消費方式,最近本會及相關團體即積極於各地辦理豬肉促銷及加強食用豬肉之益處宣導,建立國人食用國產豬肉之信心及購買消費慾望,以增加消費量。
  • 研發多元化加工食品
    鼓勵業界應多研發多元化的豬肉加工產品,以德國為例,該國的香腸種類達100種以上,德國豬腳係世界知名佳餚,產品愈多元化,可增加豬肉銷路;據統計,德國人平均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高達80公斤左右,係全世界每人每年豬肉消費量最多的國家,其中豬肉加工品占約一半,可見豐富而多元的加工品對增加消費助益甚大。
  • 強化國產豬肉品牌差異,創造商機
    加強國產豬肉產品品質差異化,以品牌化之藍海策略使豬肉脫離傳統市場之桎梏,使產銷業者有自行決價空間,增加利潤。
  • 開拓國外市場
    台灣被列為口蹄疫疫區的禁令尚未解除,目前豬肉仍以內銷為主,為落實執行口蹄疫撲滅工作,使我國儘速恢復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國家,本會積極評估規劃全面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之可行性,冀使台灣早日成為不使用疫苗口蹄疫之非疫國,以恢復豬肉得外銷至國際市場。

七、結語

  毛豬交易價格的波動為農產品的特性之一,易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產生季節性或循環性變動,然「穀賤傷農、穀貴傷民」均非樂見,穩定的市場價格係各界所期待,短期雖可透過減少豬源供應來提振價格,惟需國庫耗費預算資源,且長期面對玉米飼料價格下跌空間有限、國際相關替代產品市場開放之衝擊、低價進口肉品之競爭及消費市場偏好等不確定性因素,市場價格確實難以預期掌控。
而穩定合理的豬價仍為產業永續經營的要件,未來立基於WTO自由開放市場的競爭壓力下,透過毛豬產業資訊暢通之正常市場機制運作,使價格形成更為合理,為產業經營的理想目標。故深入瞭解各種價格形成之風險成因,並尋求管理機制有其必要性,另透過產銷過程多重環節的相互配合,有效掌握市場情勢,適時有效地調節產銷,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開拓行銷管道,方能維持毛豬市場價格穩定,換言之,建構健全透明的產銷體系為穩定市場價格的長遠之道。



[ 本帖最後由 程嘉華(Jessie) 於 2007-11-14 09:47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