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8|回復: 4

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1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7-7-27 13:2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穎文化 總編輯 / Carol 謝

讓我來說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幾年前,我看過一本書 "A Day No Pigs Would Die",那本書令我想了很久很久。書上的故事是這樣說的……

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這個好朋友是一隻小豬,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小豬養大了,有一天會是爸爸屠宰的對象。小男孩很怕小豬長大,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小男孩不知道的是──爸爸也快死了,因為爸爸得了癌症,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可活了。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他想只剩半年了,更要好好工作,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子。除了錢之外呢?孩子,我還應該留什麼給你呢?爸爸這樣想著。

爸爸告訴小男孩,再過一陣子,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到時候,請你當我的助手,在一旁幫我。

小男孩很悲傷、很生氣。爸爸真過分!真殘忍!
爸爸依然每天工作、殺豬;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的面對這一切,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

爸爸沒有殺小豬,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

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小男孩沒有號啕大哭,因為他對「失去」一直有準備,原來他一直以為自己要失去的是小豬好朋友,現在他才明白,他要失去的是更親近的人。小男孩更知道──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

勇敢的面對失去爸爸的哀痛、自己繼續好好過日子。爸爸留了面對生活的能力給小男孩。



第二個故事……
我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她的個性樂觀、開朗,我總覺得就算把她丟到火星上,她也可以很快的適應火星生活。幾年前,她小產,我第一次看她哭得肝腸寸斷。在病床畔陪伴她時,我問她:「很想要小孩嗎?沒關係,還可以再生……」

我一說。她立刻號啕大哭。邊哭邊喊:「我可能一輩子都生不出小孩了……」
後來,我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難過……

在我們小時候那個年代,爸爸有外遇、一天到晚打媽媽的家庭是很特殊、罕見的。我的朋友,很不幸的生在這樣的家庭。為了不想見到家裡的紛紛擾擾,她選擇到外地唸中學。在學校,她經歷了一件可怕的事,在宿舍,被男同學潛入房間,用被子蒙住她的臉、強暴她。她不知道是哪個人,但清楚是她同學中的一個,恐懼終日如影隨形。

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她獨自去一家髒亂、猥瑣的小診所墮胎。恐懼隨著胎兒走了,因為,她已經學會面對自己不是很幸運的人生。那年,她才十六歲。這些事她一個人都沒說,也沒人可以聽她說……

現在,我這個朋友過得很幸福。她有小孩、先生對她很好,她的父母還在一起,不吵了。她對父母孝順、體貼。我還是覺得就算把她丟到火星上,她也照樣可以過得很好……

她的父母恐怕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他們的女兒是怎麼掙扎著成長過來的。這樣的父母留給孩子的是孤單。孤單的孩子比較容易的是隨波逐流,隨命運載浮載沉。我的朋友是勇敢的孤單孩子,她奮力求生,為自己開創一條跟她的父母不一樣的路。她說她不會留孤單給她的孩子……



第三個故事……
有一個男孩,爸爸是一個工廠的守衛,家境不是太好。爸爸總是跟他說:「要是我們像大伯那麼有錢就好了……」爸爸的哥哥、就是男孩的大伯,事業有成,家產萬貫。大伯沒有孩子,爸爸於是提議將男孩過繼給大伯,大伯接受了。男孩想以後我會是有錢人。這個「以後」很快就到了,大伯搭機失事,所有家產一夜間全是男孩的了。男孩本來要考大學,這下變得這麼有錢,想想也就算了,不必讀書讀得那麼辛苦。爸爸媽媽都同意了。反正,我們有錢了。誰還稀罕讀書呀!

男孩一路隨性的過日子,花錢如流水。一直到他變成男人,又變沒錢了,躺在公園的椅子上當遊民,他始終還是搞不懂為什麼大伯留下那麼多錢就這麼幾年就沒了……

這樣的父母留給孩子的是──有錢最好這樣的觀念。其他,沒有了。



看了這三個故事,我們不禁要想:做父母的到底應該留什麼給孩子,才能讓孩子從容的面對自己長長的、未知禍福的一生呢?

大部分的爸爸媽媽急著想給孩子的,都是錢財、家產、名利這些見得到的東西。殊不知別人給的、總也有人可以再拿走。唯有內化為自己性格、價值觀的東西,才會長久,誰也拿不走。

人生,即使走到盡頭,也未見得一定有答案。
給孩子答案,倒不如幫助他學會自己去找答案。

而,幫助孩子學會自己找人生答案的路很長,千錢也買不到,唯有爸爸媽媽真心的愛與陪伴可以到達。
孩子還小的時候,留時間給孩子吧!

你給了時間,孩子自然會讓你知道他最希望你將來留什麼給他……

升級   17.21%

發表於 2007-7-27 19:20:16 | 顯示全部樓層
:em49
總帖子數排名︰22

升級   26.1%

發表於 2007-7-27 23:39: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點心情復雜  又有一些感傷  又有一些感動...
總帖子數排名︰32

升級   55.75%

發表於 2007-7-28 10: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李嘉誠:真財富存在於內心

李嘉誠:真財富存在於內心 香港富豪李嘉誠日前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時坦言,衡量財富的準則,在於內心的富貴。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對社會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香港消息 有人以富可敵國來形容超人李嘉誠,但對李嘉誠而言,生命的豐盈並不僅在於金錢的多少。



  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



  李嘉誠直言: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李嘉誠引用中國哲學家的觀念來加以說明:貴為天子,未必是貴;但是,*如匹夫,不為*也。關鍵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怎樣對人對事。這個是我自己領悟出來的。他笑稱,若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有所貢獻,這便是內心的財富。這個才是真財富,因為金錢的財富,你今天可能漲了,身價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夜之間,減少一半,這種例子有的是。但只有你做些讓世人得益的事,這就是真財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李嘉誠說到自己人生中的兩個關鍵時刻:一個是我12歲的時候,一個天真、充滿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見到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令我轉眼之間就變為成年,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滿責任感,這個是第一個關;第二個關應該是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那個時候,開始離開貧窮。可以說以後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一生所需的花費都已經足夠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刻,他驟然發現即使財富一直增加,卻沒有什麼特別快樂的地方。由此他領悟出,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具備了條件,便應該對社會多一點關懷,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做公益不惜花費時間精力



  捐錢容易,親力親為地做則需要耗費極大精力,然而李嘉誠樂此不疲:幾十年來,有時我是日以繼夜在做,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現在大概有最少30%的時間是在做公益。推己及人,他期望凝聚社會力量:我自己的力量畢竟非常小,希望多一點人跟我想法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好,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才大。他更稱,助人自助,為受助人提供融入社會的機會和服務,重建信心,也非常重要。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如果能夠改變人家一生的命運,你說多值得。


  至於名聲,他卻毫不重視: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起去做到最好,我出錢,他出名,我在後面,都可以。甚至可以說,如果能夠幫助很多很多人的話,在醫療、在教育方面,你叫我給他叩頭都可以。



  李嘉誠還說:其實我這個人非常簡單,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



  痛心的往事令他熱心奉獻醫教



  分析李嘉誠基金會的捐助專案,不難發現教育、醫療是重中之重。這與他幼年的痛苦經歷有關。讀書是李嘉誠不可割捨的牽掛和愛好,但他幼時無法接受正規教育,令他至今引以為憾。這個遺憾,讓他在有能力後,對教育事業投入了無限關注。就個人而言,即使在最困難、最繁忙時,他也一直儘量多讀些書,儘量搶回多一點學問。李嘉誠還透露,二戰時日本人佔領香港,媽媽帶著弟弟、妹妹回家鄉去,他跟爸爸兩個人留在香港。但是每天晚上都聽到爸爸咳嗽……心裏面難過……”醫藥不足加上經濟困難,使父親在半年後與世長辭。李嘉誠談到此處,流露出哀傷神情。這段痛苦經歷讓他自小許下願望: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業有大發展,環境有大改變,那一定要牢牢記住,教育、醫療都是最重要的。



  加倍愛護第三個兒子



  基於取諸社會,還諸社會的理念,李嘉誠近年來傾注更多的精力在公益事業上,更視一手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為心中的第三個兒子我都告訴我的兒子,這個跟家庭(沒有關係),基金會的董事,也不會從這個基金會得到一個銅板的便宜,沒有。



  李嘉誠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主要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上進行有系統的資助。這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自然得到他的加倍愛護:有一個晚上,(我)無端端想起,對這個基金會每年都投入,它不就一年年大起來了嗎?但是,世事難料,你坐飛機也可能出意外,你驟然之間有個疾病,也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驟然而來的思潮讓李嘉誠輾轉反側:快天亮的時候,我說傻瓜,為什麼要這麼艱難?你有這麼多不同的投資、不同的事業,你從這些投資中拿出一部分,給了(基金會),當你有第三個孩子就行了呀!言及此,他開懷大笑:如果我生多一個孩子,無論男的、女的,也一樣(會給他資產)。你也希望他有事業,也希望他有一個基礎,那麼,你當基金會是你的孩子就行了。



  為了基金會的持續運作,他定下規則:基金會現有的資產和它增長的利息,都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捐多少,我是一年內就還給它……這個基金會假如今年做10個億,我加10個億給它。這些年來,基金會已捐出和承諾捐出的款項達到約76億港元。
總帖子數排名︰32

升級   55.75%

發表於 2007-7-28 22:33:07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轉)值得深思 !!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裏?
"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
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
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
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
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
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 200年強大,
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 棒,分析得好。 」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 A !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
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 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
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100 年打一次仗 ,
19 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
20 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
21 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
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裏?
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
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
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
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
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
驅逐艦就會出動。
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 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
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年至2020 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 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 。


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
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
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