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7|回復: 0

禮儀,就是先把地掃好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28

升級   2.15%

發表於 2006-4-23 20:50: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掃地、掃廁所、丟垃圾……,在慈濟,這不是懲罰,是榮譽。  
文�何琦瑜  天下雜誌2005年教育特刊  

在慈濟小學,生活教育不是教條,而是每一個細節的落實,與隨處可見的實踐。


每天上午十點十分,慈小的掃除時間。穿著制服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彎著腰、帶著口罩打掃教室和公共區域。


學生的掃除方式﹐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系統的教導。例如,一塊抹布要折成四分之一,擦髒了換一面,可用八次;掃地要一格一個地掃,掃把要接觸地面……。


中午十二點,各班的「打菜員」帶起了口罩、白色浴帽、圍兜,為全班同學負責午餐打菜。孩子們安靜排隊拿菜,走廊裡沒有任何喧鬧的聲音。因為不能講話,他們發明了一套手勢:伸出大拇指,多一點菜;小拇指,意味著少一點……。


打菜長負責在所有小朋友拿菜前,先打第一道菜給老師,以示尊敬。同時有人負責幫打菜員拿菜,讓他們服務別人,卻不必「犧牲小我」。所有人拿完菜之後,午餐長帶著全班同學唱自己班上編的感恩歌,「感謝天,感謝地,感謝打飯的同學……。」經過這個簡單的儀式,才一起開動吃飯。


生活教育,重視容易,落實很難。在慈濟小學,從打掃到吃飯,從「廁所使用禮儀」,到「洗手程序」,每一個細節,都有相對應的教材。所有應該注意的動作,? H及工作方法、程序,都用照片清楚展示,毫不馬虎。


這些生活教育的教材,不只是給小朋友看,也是老師必讀。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強調,老師認同理念,帶頭做起,才能成為孩子的身教。


為什麼會如此強調細節?「現在的小孩子你不教,他不會的,」從事教育逾三十年的楊月鳳說,灑掃應對的能力,就是生活的能力,但是很多家庭都已經不再要求孩子基本動作。


「生活教育最大的困難是家長,放暑假兩個月回來,學生的生活能力就退步了,」慈小教導主任簡聰成觀察。他曾經聽到孩子們說,「這你不會給菲傭做嗎?」家裡大人那種「請了菲傭不用白不用」的價值觀,深深影響了孩子。


「但是家長有困難﹐我們學校不能等待,」楊月鳳強調,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慈濟的核心本位。因為孩子的生活教育,就是國家未來的國民素質。


簡聰成對孩子的期望很踏實:「我們希望從慈小出去的孩子,將來如果他開餐廳、做廚師,都能非常講究衛生,這就是提升了餐\飲的品質。」


延續了慈濟功德會的精神,慈小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理念。


學校只有兩百多個學生﹐就有一百多位小志工。他們負責認養樹木、收拾中餐用菜的器皿與垃圾,做資源回收、維持朝會秩序……。


更特別的是,慈小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不是給他物質的獎賞,而是給他「服務的機會」。例如掃廁所,是過去學校裡的一種「懲罰」,但在慈小,是好學生才有的榮耀。


「服務是神聖的,不應該拿來當成處罰的工具,」楊月鳳說。


從服務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學到分工、合作、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午餐的菜桶、大鍋、垃圾,都是由小志工負責清理,不分男孩女孩,大家一起分工。


「兩性平權就從共同分擔這些家事開始,這是最基本的,而不是去上性別平等課,」簡聰成說。


在慈小,每個三年級的孩子都要上過茶道和花道。茶道重點不在泡出好茶,而是奉茶的禮儀與心意。


茶道課裡,小朋友輪流學做主人和客人。看著小朋友們頑皮地搶做主人,簡聰成說,茶道是讓孩子應用禮儀的界面。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家有客人來訪,父親總會要求孩子們為客人遞毛巾、肥皂,和洗臉的? 鬗禲C「倫理就是一種相互對待的方式,現在的小孩,都丟掉了,」簡聰成感嘆。


走在外牆鋪著洗石子、潔靜雅緻的校園,慈濟小學的孩子看來謹慎有禮。慈濟小孩的素質,在平凡的實踐中累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