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4|回復: 1

大組群生長 肥育豬的採食與群體行為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40

升級   23.35%

發表於 2008-7-12 13:52: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Thusith S. SamarakoneHarold W. Gonyou,由大草原養豬中心出版 - 以往關於採食與群體行為方面的研究都是在小於40頭的組群上進行的。然而,當今北美以及其他地區的許多商業性豬場所實際採用的組群規模比這個要大得多(1001000/組群)。


介紹
目前人們對於大組群生長豬在採食等方面的群體行為動態還不是很瞭解,還不清楚生長、肥育豬在這種環境裏怎樣競爭、怎樣利用重要資源,例如料槽。本項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大組群下生長、肥育豬的採食等行為的規律以及應激的情況。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把生長、肥育豬分成兩個區,採用了兩種組群規模,小組群為18/組群,大組群為108/組群。每個區包括兩個大組群和四個小組群,連續飼養10周時間。試驗在大草原養豬中心的Elstow豬場進行,總共用了576頭閹公豬和青年母豬(PIC)。試驗豬只於18日齡左右斷奶,之後在斷奶舍飼養8周,然後轉入生長、肥育舍進行試驗。兩種規模的組群當中閹公豬與青年母豬的比例均控制在相同的水準(11),試驗期初體重為34.6 kg ± 4.1 kg (S.D)。試驗豬舍採用全漏縫地板,飼養空間為0.76m2/頭。
飲水和飼料採用幹/濕料槽提供,豬只與料位的比例為91。在大組群當中,料槽延欄位中線均勻分佈,每個料槽有四個採食口,這樣所有豬只都有均等的採食機會,不會出現困難。
我們在生長、肥育期的第15710周對個體豬只的採食行為以及組群採食模式進行了研究。此外,我們還在第2510周對豬只的其他行為指標進行了研究,例如採食、飲水花費的時間、休息(躺臥)和站立/行走花費的時間,以及每天當中這些行為的分佈模式。
為了研究組群規模對群體應激程度的影響,我們在生長、肥育期的第12510周對豬只唾液皮質醇的水準進行了測量。此外,還在肥育期結束時測量了腎上腺的形態學參數,以便瞭解大組群是否對豬只造成慢性應激。
在轉群第3天,大組群豬只的採食次數比小組群多(35:25P<0.05),每次採食持續時間比小組群短(232:301秒,P<0.05)。然而在第5710周,大、小組群規模之間豬只的採食次數和每次採食持續時間都沒有顯著差別。更重要的是,在第3天,我們觀察到大組群中排隊等候採食的豬只比例比小組群高(0.90 : 0.59%,P<0.05)。
一直到轉群第6天,大、小組群之間排隊等候採食的豬只比例仍有差異(0.79 : 0.60%,P=0.08),但第6天之後就不再有顯著差異。在第15710周上,大、小組群的豬只24小時內的採食行為模式相似(圖 1)。不僅如此,大、小組群之間的料位佔據百分比(第3天、第6天和第5710周)也比較相似(55.7 : 56.2%)。
大、小組群之間豬只用來採食/飲水(5.2 : 5.2%,小對大)、站立/行走(5.1 : 5.4%,小對大)和休息(89.6 : 89.3%,小對大)的平均時間比例無顯著差異。此外,這些行為的每日分佈模式也不受組群規模的影響。
研究之前,我們主要擔心的是大組群會增加群體應激。然而有趣的是,在我們持續10周的試驗過程中,大組群的豬只未表現出任何短期(急性)或長期(慢性)的應激反應(表 1)。那就是說,增大組群規模不會對豬只產生何額外的應激。
總帖子數排名︰40

升級   23.35%

 樓主| 發表於 2008-7-12 13:53:36 | 顯示全部樓層
底線
在剛剛轉入大組群之後,豬只的採食行為會少到干擾。進入生長、肥育期之後,大組群的豬只似乎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採食行為,最終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組群不會對豬只造成任何額外的急性或慢性應激。然而,在剛剛轉入大組群的幾天當中,應注意對採食條件進行管理,讓所有豬只都能方便地夠到料槽。
表 1: 組群規模對生長、肥育豬唾液皮質醇濃度
以及腎上腺形態學參數的影響(a)
Cap_2.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