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2|回復: 3

未來糧價只會繼續走揚,即便石油價格回落穩定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51

升級   0%

發表於 2008-7-11 01:26: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未來糧價只會繼續走揚,即便石油價格回落穩定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2008 / 07 / 10 星期四 21:00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糧食價格未來走勢如何?專欄作家Jeffrey Strain在財經媒體 《TheStreet.com》發表的最新專文指出,未來糧價只會繼續走揚,即便石油價格回落穩定,也不會改變這個趨勢
他認為,全球農業傾向重度仰賴能源:從農用牽引機到各種設備,都需要靠能源發動;大量肥料和除草劑的需求,來源是石油與石化工業。即便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石油價格下滑恢復穩定,糧食價格仍然會繼續提高。Jeffery Strain要提出 8個理由來證明他的想法。 一、蜂類大量減少 過去幾年間,蜜蜂數量急遽銳減。2006年末,北美蜜蜂群中出現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養蜂人家損失 30%以上甚至 90%蜂群。這個現象從去年蔓延至今年, 2007-2008年間超過 30%的蜜蜂又減少無蹤。 引發蜂群崩壞症候群的精確原因,直至目前還無法確定。由於大約 75%種開花植物需要倚賴蜜蜂授粉才能生殖,因此蜜蜂在農業生態圈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蜜蜂數量下降,植物無法授粉,農作物減產,許多菜單上的食材原料就開始物以稀為貴。 二、囤積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嚴格限制糧食出口,目的是確保各國國內糧食供應的安全存量以及穩定糧食物價。然而,這個現象對許多貧窮國家來說,成為嚴重的問題。這些國家原本就高度仰賴糧食進口,各國囤積導致全球糧價走揚,而窮國民眾就更加無法負擔。 更糟糕的是,各國限制出口可能會引發民眾「糧食短缺」的恐慌,就引發更多糧食囤積現象,再度推升糧食價格。 三、全球對糧食的需求 不可諱言,中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中東的人口擴張,新興中產階級崛起,導致全球糧食需求更加強勁。這些地區民眾所得提高,消費水準上升,對食物的要求也提高。因此,只要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擴張,對全球糧價就造成壓力。 四、美元走軟 過去一年來美元對全球各主要貨幣不斷走貶,當美元下滑,任何以美元計價的大宗物資就會上漲。最好的例子就是油價,石油價格不斷攀高,部分原因來自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節節敗退。同理可證,多數主要糧食商品是以美元交易,這讓非美國地區生產的糧食價格更加昂貴。 五、隱性價格上漲 一般來說,糧食生產商總在「要不要調高售價」上左右為難。油價上升令這些廠商的生產成本上揚,但食品商都會擔憂,如果宣布調高價格,商品銷售成績可能大幅下降,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包裝內含的食品份量,許多民眾並不會發現份量減少,銷售業績自然就不會縮水。藉此,食品商仍然有空間「隱性漲價」。 六、氣候不佳 最近美國中西部玉米帶洪水氾濫,傷害了當地的玉米作物,也令許多美國農民無法準時種植大豆。分析師估計,與去年產量相比,今年這場洪水可能引發美國農作收成短缺達 15%以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地區,加拿大、歐盟及東歐今年的天氣都不甚理想,這些地方的糧食產量可能比過去一兩年減少。另外,受到乾旱襲擊,主要產地為澳洲的澳洲小麥產量將下滑。全球糧食庫存再度緊縮,結果還是抬高糧食價格。 七、投機炒作 市場對糧價是否遭到投機炒作有廣泛的爭論,但無論農作炒手是否存在,這已經顯示投資人開始對農產品感興趣,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以投資為目的的交易。當糧食供應吃緊,就是投機客從中運作的良機,炒高價格後快速撈錢,的確可能催高糧食價格。 八、提煉乙醇作為生質能源 隨著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美國農作物提煉的乙醇已經大幅增產。預期今年全美至少有 30%的玉米作物是用來提煉乙醇,這麼大規模的作物被轉為生質能源用途,會壓縮其他用途的供應量,包括人類食用、製糖以及畜牧飼料。 以上這 8個原因就是糧價可能繼續上揚的理由,投資人及一般民眾不可不知。雖然降低糧食價格並非那麼困難,但就目前看來,這個趨勢暫時沒有翻轉的跡象。


總帖子數排名︰51

升級   0%

 樓主| 發表於 2008-7-11 01:2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哀~~~~現在........連精料也要漲價了...

升級   2.79%

發表於 2008-7-11 09:50:37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糧價低不下來真的是肥ㄌ那些賣糧的商人卻苦ㄌ我們這些靠糧生活的人..目前小弟正在積極找尋替代的食糧..目前小弟就用啤酒酒糟來餵食..效果遠大於麥泡...因為小弟是餵餿水的..接近尾聲在會再給予飼料..現在改成酒糟也是會造成搶食效果唷^^長期使用酒糟的肉食動物其肉質也會特別嫩唷^^
跟各位大大前輩分享^^

[ 本帖最後由 下福阿賢 於 2008-7-11 09:52 編輯 ]
總帖子數排名︰20

升級   29.85%

發表於 2008-7-17 12:30:45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等到了… 油價大跌逾12美元  
更新日期:2008/07/17 04:18

  
國際油價十五日收盤重挫逾六美元,創十七年來單日最大下跌金額,十六日盤中再跌超過六美元,成為一三二點三美元一桶。市場認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可能抑制原油需求,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量增加,是油價大跌主因。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十六日原本以小跌廿點開出,在平盤附近震盪,盤中傳出油價持續大跌消息,指數隨即展開一波急拉,午盤大漲約一百點。


油價十五日的跌勢是一九九一年以來首見,當時美國為首的聯軍進攻被伊拉克占領的科威特,市場看好聯軍將迅速收復科威特,恢復科國的石油出口,油價因而大跌。


紐約市場八月交貨的輕原油期貨十五日大跌,則完全是經濟因素,美國房利美、房地美兩家貸款擔保公司引發的金融危機,讓投資人對美國整體經濟情勢失去信心,擔心美國經濟低迷讓原油需求降低,因此拋售原油期貨。


十六日油價繼續大跌,則和美國石油庫存有關。美國政府發布統計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出乎意料的增加三百萬桶,和分析師原先預估的減少三百萬桶正好相反,這顯示原油需求減緩或供給增加,油價因此連續兩天急跌。


分析師認為,如果美國經濟趨緩影響到中國大陸、印度的經濟成長,油價可能續跌。


美國勞工部十六日公布的六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百分之一點一,寫下廿六年來新高,主因就是能源價格攀升。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如今油價大跌,可望稍微緩和通膨壓力。

本則新聞由聯合新聞網提供 2008/07/17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