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2|回復: 3

限制規模豬場發展的四個誤區(《豬業科學》.-2009,(4).-54~56)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50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9-6-10 08:2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貽傳,王剛,湯春鋒,張燕平
《豬業科學》.-2009,(4).-54~56
近幾年養豬業蓬勃發展,特別是2007年的好行情更加刺激了很多其他行業投資者轉為投資養豬行業。養豬的人越來越多,但真正能養好豬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4個方面。
1不尊重員工
要養好豬,首先管好人。但現在有些老闆很難做到這一點甚至不知道怎麼做,他們總是認為養豬很容易,誰養都一樣,員工不幹隨時可以換人。豬場員工不穩定,豬也就養不好,效益就低,老闆更加對員工不好,員工流動性更大,這樣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1.1  工資低
工資低於當地的平均工資,員工覺得去工廠打工也能有這個工資待遇,甚至去工廠打工待遇還優於在豬場養豬,相比之下養豬又髒,自然就不安心工作了。
1.2員工生活環境差,福利差
有的豬場員工就住在豬舍一頭的一間小房子,冬天冷夏天熱,吃飯睡覺還聽到豬叫聞到豬糞味。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會損害員工的健康。豬場最好將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開,在生活區建個員工集體宿舍。員工在6人以上的豬場最好能有食堂,飯菜要適合員工口味,葷素搭配得當,員工吃的開心才有精力工作。員工生病老闆要多去關心慰問。讓員工在豬場裏感受到家的溫暖,才能把豬養好。否則飼養員帶著不滿的情緒去幹活,情緒很可能就發洩到豬的身上。豬被粗暴對待後見到人就恐懼,這種應激會降低豬的生產性能。怕人的母豬經常出現流產和難產。
1.3員工沒有經過專業培訓
員工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專業水準就得不到提高,不知道各個階段的豬該怎麼飼養。有的豬場雖然對員工進行了培訓,但是培訓的內容停留在理論,沒有結合實踐,沒有系統性和延續性。對豬場新員工最好是手把手教,給他們做示範,直到掌握為止。
2重視保健和治療,忽視環境改善
目前獸醫大致可以分為3個層次,一是治療獸醫,等豬病了再進行治療處理,俗稱“針筒獸醫”。結果往往是一旦病了就治不過來,損失慘重!二是保健獸醫,恨不得接種所有的疫苗,定期使用高檔獸藥和消毒藥。這種豬場大病難得有,小病不斷,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全場用藥,這樣做不僅浪費錢,而且會增加病原菌耐藥性,甚至還可能導致藥物殘留,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三是管理獸醫,注重對豬的飼養管理,改善豬的生活環境,給豬喂優質飼料。這部分豬場大病基本沒有,小病青、鏈黴素就解決問題。
其實環境管理比保健和治療更重要。環境管理是養豬的基礎,有了好的環境,各項保證豬群健康的措施才可能行之有效。目前有部分豬場覺得保健藥使用效果不如前幾年,這就是豬場不重視環境改善,保健藥使用的太多,病原菌耐藥性增強的後果。
2.1  豬場在環境管理上的不足
2.1.1  地面
過於粗糙或過於光滑。多數豬場是過於光滑,母豬站立時兩條腿發抖,走的急了就容易劈叉,拉傷大腿肌肉,而且可能造成妊娠母豬流產和死胎。地面過於粗糙對豬蹄的磨損嚴重,在豬場經常看到有的豬跗腕關節以下皮破流血,這種現象導致母豬因肢蹄病淘汰增多。

2.1.2  豬欄潮濕
俗話說“養豬不巧,欄幹食飽”,由此看來豬欄保持乾燥是多麼的重要。目前有些豬場由於建築或管理的原因造成豬欄地面很潮濕,豬要找個乾燥的地方睡覺都難,到了冬天豬寧可站著都不肯去地上睡覺。

2.1.3通風效果差豬舍太矮,間距過小,窗戶比例小,建設時未考慮風向等因素造成通風性能差。良好的豬舍通風可以節省飼料,幫助獲得最佳的生產效益。
2.1.4保溫效果差豬舍房頂太薄(只有一層石棉瓦或一層土瓦),牆和窗戶密封性差等因素造成豬舍隔熱性能差。夏天豬舍熱的象蒸籠,豬趴在地上喘氣;冬天豬舍冷的象冰窖,豬堆在一起睡覺。
2.1.5  飲水不足
水壓不足,水管過細,飲水器壞了未及時更換等因素造成豬飲水不足。豬飲水不足飼料效率會降低,腸道疾病發病率增高。

2.1.6  種豬沒有運動場
公豬沒有充足的運動,精液品質和性欲都會下降,出現早衰,減少使用年限。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斷奶母豬發情,而且能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

2.1.7  採光不足
很多豬場豬舍很矮,間距過小,採光效果很差,白天在豬舍裏面不開燈很難看清楚豬。在這種常年不見陽光的豬舍裏,病原體繁殖旺盛,豬群健康很難得到保證。充足的光照能提高種豬的生產性能,彭癸友等延長光照時間到l6 h,使榮昌母豬的初情期提前18.5 d,間情期縮短l.5 d(P<0.05),窩產仔數增加2.8頭(P<0.Ol),斷奶後首次發情時間提前5.5 d(P<0.Ol)。

2.2環境管理的原則
把豬當人養”,搞好豬場環境,盡可能的把豬的生活環境向人的生活環境靠近,要知道豬在豬舍裏舒服不舒服,你進豬舍呆30 min就知道了。
3記錄體系不完善
3.1  豬場未認識到記錄的重要性
由於記錄體系不完善,老闆甚至不清楚自己豬場裏有多少母豬,一年出欄了多少肥豬。規模在100頭生產母豬以下的豬場裏大多數記錄體系都不完善,這種豬場老闆認為自己天天在豬場裏,情況都清楚沒有記錄的必要。有了記錄還不夠,還要定期分析記錄。筆者就在浙江某個規模300多頭生產母豬的豬場做資料分析的時候發現:有一頭母豬斷奶後292 d還沒有配上,還有好幾頭母豬斷奶l00多天沒配上。這個豬場是有記錄的,但他從來沒有去分析過記錄,記了等於沒記。
3.2記錄的目的
記錄提醒我們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它會發生,並且告訴我們在發生災難的情況下,做什麼能阻止它再發生。記錄還能提醒我們將來要發生什麼。因此記錄的內容要保證以後能從記錄裏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否則記了也作用不大。比如說分娩記錄,要記健仔數、弱仔數、死胎數、木乃伊數、畸形數。如果只記健仔數或產仔數,是什麼原因引起健仔數減少,就很難從記錄裏分析出來了。
4重視飼料單價,忽視投入產出
很多養豬老闆認為使用高價飼料投入高,效益低,可是他們忽視了一點,豬場的效益等於產出減去投入。商品豬場的產出主要是出售商品豬獲得的收入,商品豬出售的多,育肥成本低,效益就高。大多數豬場老闆往往只看到降低育肥成本可以獲得更好效益,卻忽視了提高MSY(平均每頭母豬一年所能提供出欄豬頭數)更能獲得好效益!降低育肥成本的方法有提高飼料效率,增加平均日增重等。提高MSY的方法主要有減少母豬非生產日,增加窩產仔數,降低死亡率。這些離不開優良的品種,舒適的環境,科學的飼養管理,完全的營養,徹底的防疫。
目前中國規模豬場MSY平均只有13∼l5頭,而少部分飼養水準高的豬場MSY可以達到20頭以上,荷蘭全國平均MSY能達到24頭左右。浙江省諸暨市某400頭生產母豬規模的外三元商品豬場,2008年平均母豬頭數為404.5頭,2008年共出欄了8 898頭肥豬(2007年l2月育肥豬存欄2 684頭,2008年12月育肥豬存欄2 845頭),由此可以算出這個豬場2008年MSY為22.39頭。如此看來,MSY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5總結
思路決定出路”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養豬行業,豬場老闆的觀念直接影響到豬場效益。養豬應該遵循“高投入,高產出”的原則,省只是相對的,在滿足豬生長需求的情況下,減少浪費才是真正的省!
養豬的格局正在發生大的改變,散養戶正逐漸的減少,養豬規模化正在形成。在這過程中只有養殖效益高的豬場才能長久的生存和發展。
總帖子數排名︰6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9-6-10 12:39:50 | 顯示全部樓層
寫的真好!!
總帖子數排名︰83

升級   56.11%

發表於 2009-6-13 18:5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見解獨到,把動物福利都考慮進去了,可惜老闆眼中只有如何獲利,減少支出〈如飼料錢,用人費用〉寄望年輕一代的豬場經營者,能否將這人性化管理導入。
總帖子數排名︰9

升級   62.25%

發表於 2009-6-14 11: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此可知對岸也有見解獨特的畜牧人才..
台灣加油....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