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9|回復: 6

十大癌症公佈 罹癌速度飆新高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發表於 2009-3-13 18:4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大癌症公佈 罹癌速度飆新高[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cts//SIG=10nqn7ugm/*http://www.cts.com.tw][/url] 更新日期:2009/03/13 15:56
衛生署國健局今天公佈最新的國人十大癌症,男性癌症第一名還是肝癌,女性癌症第一名則是乳癌。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個人得癌症,很多跟飲食西化有關,也提醒民眾最好不要吃太油!

  現代幾乎聞癌色變,現在聽到下面的排行和數據,臉色可能變更快!衛生署國健局公佈國人十大癌症。男性癌症第一名是肝癌,第二、三名分別是結腸直腸癌和肺癌。女性癌症第一名乳癌,第二名和男性一樣是結腸直腸癌,第三名則是肝癌,這個排名跟去年公佈的一樣,但是罹癌人數飆新高!

  每年七萬三千多人罹癌,也就是每七分十秒,就會有一個人罹患癌症!其中增加最多的就結腸直腸癌和口腔癌,分別多出六百多名患者。原因除了嚼檳榔,就是國人飲食習慣西化。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癌症增加幅度最多的是口腔癌和食道癌。女性則是乳癌和子宮體癌,這些只要透過檢查發現得早,都可以及早治療。(記者曾馨霈、張晃維報導)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3-13 18:53:50 | 顯示全部樓層
結直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衛生教育中心

隨著高齡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等因素,95年共有73,293人發生癌症,較94年增加4,386人(如附表1),除子宮頸侵襲癌發生人數減少外,以結直腸癌和口腔癌各增加600餘人最多,各種常見癌症人數的增幅為2-17%不等(如附表2)。
就發生人數而言,結直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此外,國人罹癌高度集中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等前5大癌症,各別人數皆大於5千人,合計佔所有癌症人數的一半餘(56%),其中結直腸癌和肝癌人數更超過1萬人。
男性具有較高的罹癌風險,為女性的1.4倍;由於男性特有的嚼檳榔行為,讓罹患食道癌和口腔癌的發生率增加為女性的10倍以上(如附圖1)。然而,女性卻較男性早發生癌症,男、女發生癌症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5歲與59歲;這是因為好發於女性的乳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介於50-54歲),較男性常見的肝、肺、攝護腺和胃等癌症要早10-20歲(如附表2、3)。口腔癌為男性唯一較早發生的癌症,年齡中位數為52歲。口腔癌和乳癌分別為25-44歲男、女性癌症發生的第1位,分別佔該年齡層男、女性所有癌症的27%和38%。
另比較91與95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5年變化,男性所有癌症增加3.9%,其中口腔癌(24%)和食道癌(21%)增加幅度最高,胃癌降幅15%最大;女性所有癌症增加4.7%,其中子宮體癌(31%)和乳癌(22%)增加幅度最高,子宮頸侵襲癌降幅26%最大(如附圖2、3)。
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來看,95年不分男女前10大癌症排序除子宮頸癌與胃癌序位互換外,其餘排序同94年(如附表2)。另男、女性前10大癌症發生部位排序,除女性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序位互換外,其餘排序與94年相同(如附表3、4)。
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因此國民健康局局長蕭美玲呼籲,要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iFOBT),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國人檳榔消耗量自民國77年持續快速上升至民國90年方歇的趨勢(如附圖4),可以瞭解為何國人男性口腔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年年快速攀升,且預期未來仍將持續成長。雖然,戒檳榔和定期篩檢可以大幅降低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但是國人吸菸與嚼檳榔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偏低,因此國民健康局擴大補助衛生局辦理免費口腔黏膜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口腔病變。
遠離癌症威脅,預防它的發生是最好的策略。據相關研究顯示,吸菸者死於癌症的比例高於不吸菸者(如附表5),故菸害防制為現階段癌症防治的重要工作之ㄧ。國民健康局在此提醒民眾,菸害防制新規定已自98年1月11日開始實施,為了自己與親朋好友的健康,戒菸為當務之急。此外,多數癌症透過篩檢,可以早期發現,因此目前針對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結直腸癌等4項癌症,政府已有提供篩檢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子宮頸抹片3年篩檢率為70.5%,乳房X光攝影篩檢率為12%,口腔癌與結直腸癌篩檢率則為18%及11%(如附表6)。
國民健康局局長蕭美玲表示,為對抗癌症及為加速降低癌症死亡率,除宣導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外,將增編經費加強辦理已有之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與大腸直腸癌等篩檢服務,並增列40-49歲年輕婦女乳癌篩檢及規劃組織性篩檢主動通知受檢民眾,以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同時為確保癌症病人得到完善診療照護,已於97年起辦理癌症診療品質認證,97年計有22家醫院通過認證(名單詳見本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本局公告」),98年將持續辦理認證,以提供民眾客觀的就醫選擇參考,確保癌症病人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
附件檔案:980313-健康局-癌症登記剪報資料.ppt
97年度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合格名單.pdf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3-14 10: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高油脂少纖維 腸癌成頭號殺手中國時報 /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09/03/14

據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嗜吃烤香腸 國二生腸癌奪命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內結直腸癌零期與一期的發現比率僅占一九%,遠低於歐美二七~二九%。一旦錯過早期發現的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也將從九成,一路下滑到第四期的二到三成。
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語道破: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
他說,臨床研究已證實,紅肉中含有特別豐富的左旋苯基丙胺酸及肌胺酸,這兩種物質遇燒烤等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水煮烹調。」紅肉是營養學上的名詞,一般泛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燒烤會釋出致癌物 少吃此外,環境惡化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之一,諸如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硝基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將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然而,環境乃至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均非一蹴可幾,定期篩檢就格外重要。
王輝明說,早期結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另因應腫瘤位置不同,臨床症狀也不一樣,但只要有血便、頻便、殘便感、下腹痛,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簡俊榮建議,結直腸癌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癌症,因此,一般民眾年滿五十歲,就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驗。嗜吃肉類、燒烤或有遺傳性體質者,更應提前自三、四十歲開始接受篩檢。

2032796
recreation

null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4-2 06:5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腸癌成國人新殺手 署基籲早檢查早治療中央社 /  2009/04/01
(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1日電)行政院衛生署公布最新癌症發生報告,大腸癌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癌症。署立基隆醫院醫師今天說,大腸癌早晚期治療成效差異大,民眾除應定期接受檢查,也應少吃燒烤紅肉等食物。
署立基隆醫院直腸外科主任柯芳序指出,衛生署公布95年癌症發生報告,大腸癌超越肝癌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直腸癌早期與晚期治療有不同成效,若是腫瘤切除時僅侵犯到黏膜層,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若沒有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可達到80%以上。
他說,患者如果發生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便降到60%左右,如果手術時已經發生遠端轉移,則5年存活率只剩下不到10%,由此可見大腸直腸癌在篩檢上的重要性。
柯芳序表示,一般大腸直腸癌常見的症狀有大便帶血、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解完便仍想再解、長期貧血及體重減輕等,但有這些症狀不一定就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等到出現症狀後再檢查出的大腸直腸癌中,有一半已經是晚期癌。
他說,年紀在40歲以上的民眾應該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就應該接受大腸鏡或是大腸攝影檢查,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早期發現。根據署基5年來對1000多名糞便潛血陽性患者統計結果,這些患者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比率高達4%,其發生率比起一般人高達100倍。
同時,柯芳序指出,大腸直腸癌跟生活習慣及飲食有關,應該多吃新鮮蔬果,少吃紅肉等肉類,也要避免抽煙喝酒;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是防止大腸直腸癌上身的不二法門。980401

2062256
recreation

null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4-2 18:44:24 | 顯示全部樓層
5成家庭垃圾食物當正餐 胖童達33%[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bcc//SIG=10n28ai03/*http://www.bcc.com.tw][/url] 更新日期:2009/04/02 14:35
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過重與肥胖比例,比起前一年調查增加了約8%的比例,平均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是小胖妹小胖弟,值得注意的是,有7~9成孩子其實愛吃蔬果,但因父母未提供充足份量,兒童三餐跟著父母吃,深受家長影響,有半數家庭,會將垃圾食物當正餐,專家憂心,飲食不健康,文明病多,台灣恐成為癌症橫行的國度。(徐韻翔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國內3千多位兒童以及1千多位家長,總計近5千位民眾進行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小朋友在外面買東西吃時,最愛買的食物泡麵榮登榜首,其次是鹹酥雞,而滷味也不少,大都是鹹度較高的食物,並有高達半數的家庭,含糖飲料一週喝超過三次,並將垃圾食物當正餐。

而這次調查的結果,比起前一年調查,台灣的胖孩子從25%比例成長到33%,平均每三個就有一個過重,孩子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孩子的飲食偏好習慣,與父母有密切的關連性,有高達6成孩子認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受到父母影響最多,不良飲食習慣,埋下了將來肥胖、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病風險。

醫師呼籲,肥胖可能容易導致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及胰臟癌,而纖維攝取不足則容易便秘、腸憩室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小老外」越來越多,台灣恐怕將成為一個癌症橫行的國度,呼籲經常外食的家庭,應該把握蔬果579原則,兒童每天要吃到5份蔬果、成人女性7份,男性應吃到9份,才能營養均衡、促進健康。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4-3 14:3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泳圈」愈大 聽力退化愈快[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ctnews//SIG=10veeisi5/*http://www.chinatimes.com.tw/][/url] 更新日期:2009/04/03 03:58 呂妍庭�嘉義報導
胖起來要人命,有聽過胖起來損聽力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俊豪研究發現,中廣型身材的民眾腰圍愈寬,聽力退化愈快,且男性退化程度是女性三倍,研究成果顛覆一般傳統觀念,獨步全球獲刊登在「美國肥胖醫學會」肥胖醫學期刊,引發學術界重視。

黃俊豪和台大醫療團隊合作,針對六百九十名,年齡介於三十五歲到八十六歲的中老年人,測量其純音聽力、身高、體重進行研究,發現中廣型肥胖在中壯年時期,開始對聽力產生負面影響,其中男性腰圍每增加一公分,高音頻少○.二九分貝,低音頻少○.二七分貝,且聽力比起同年齡男性較差。

而女性在五十五歲前影響較不明顯,停經後少了女性賀爾蒙保護,聽力隨腰圍變胖而迅速惡化,且主要是高音頻受損程度較多,腰圍多一公分,高音頻少○.○九分貝,研究顯示,腰圍與聽力退化有高度相關,腰圍比MBI(身高、體重比)重要,中廣型肥胖對男性聽力退化影響程度是女性三倍。

「小心肥胖造成聽力退化!」黃俊豪建議,男性標準腰圍最好在九十公分以內、女性在八十公分以內,別讓肚子上的泳圈成為日後的負擔,尤其長期缺乏外界聲音刺激,也會增加老年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
總帖子數排名︰12

升級   57.2%

 樓主| 發表於 2009-4-8 06: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健檢發現…每5人就有1人 大腸長息肉[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libertytimes//SIG=111deev6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url] 更新日期:2009/04/07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該院健檢中心近幾個月大腸鏡健檢結果發現,台灣民眾大腸直腸最常見問題除了痔瘡以外,就是大腸息肉,約莫兩成健檢民眾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

雖然絕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病灶,但不少大腸癌卻是由息肉衍生而來,醫師呼籲,50歲以上國人除了接受國健局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經濟許可,最好也要做一次大腸鏡健檢。

國人有大腸息肉比例其實不低。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分析該中心近幾個月626例大腸鏡健檢結果顯示,大腸息肉罹患率約為21%。受檢者約5個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其中,男性多於女性,50歲以上者比50歲以下者多。

不過,不只一般人極少接受大腸鏡檢查,連專業醫師也未必定期健檢。行醫近40年的北醫前院長潘憲,本身擔任胃腸肝膽科醫師,畢生都在幫患者做大腸鏡檢查,自己卻是在太太央求一起健檢後,才在日前接受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沒想到竟然就發現大腸息肉。

現任北醫院長吳志雄,雖然曾執行不少大腸直腸手術,卻也是在潘憲提醒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後、意外發現息肉。昨天他偕同潘憲醫師以及柴松林教授現身說法,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提醒民眾提防大腸癌。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簡俊榮指出,大腸息肉分成好幾種,其中的「腺腫」通常在幾年內可能轉變成癌症,如果放著不管,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至於有些罕見的疾病像是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症等,則由於腸子裡面滿佈上百顆腺腫型息肉,通常是切掉一段腸子。

健康管理中心王森德主任表示,除了種類之外,醫師也會依照息肉大小、患者家族史,以及病史等多種因素,決定要繼續追蹤還是切除。

他表示,我國衛生署提供50歲到69歲民眾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但若經濟許可,建議50歲以上民眾還是至少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屬於家族有大腸癌等高危險群,檢查時間還可以再提早。

《大腸保健小叮嚀》

大腸癌的保健主要從飲食、預防健檢,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至於預防健檢則有兩大類,政府提供50歲到69歲、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到各地衛生局、所詢問。至於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的對象包括:

1.年齡大於50歲

2.有大腸息肉病史

3.大腸息肉家族史

4.大腸癌家族史

4.高脂肪飲食

5.抽菸

6.飲酒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