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2|回復: 10

頭路難找 新人甘願做白工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22

升級   26.1%

發表於 2008-8-3 10:5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完了  想了一下以前也有遇到過    將心比心    ... 頭路難找 新人甘願做白工[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ctnews//SIG=10veeisi5/*http://www.chinatimes.com.tw/][/url] 更新日期:2008/08/03 04:33 陳至中�台北報導
工作有多難找?近來產生一種怪異現象,剛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為求順利「卡位」,甘願先進公司「實習」數月,不支領任何薪水。部分業者也抓緊這種心理,在求才資訊註明「試用期間不給付薪水」,或直接徵求「實習助理」,尤以公關、廣告界最為嚴重。

小婕(化名)兩年前畢業於政大廣告系,隨即投入就業市場,然而名校的光環沒有多大助益。一心想從事公關業的她,好不容易在學校老師牽線下,進入某公關公司「實習」,雙方約定前三個月不支領薪水,期滿後再視表現決定是否留任。

小婕坦言是自願的,為的是爭取成為正職的機會。三個月的實習中,她每周工作三到五天,一天至少八小時,遇到活動多忙不過來,也可能加班到十二小時。她做的事多很瑣碎,「跟工讀生沒什麼不同,就是打電話通知媒體參加記者會、寫紀錄和整理資料。」

悲慘的是,三個月過後,公司認為她表現不錯,願意用她,但月薪價碼竟然只有「一萬八千元」,還必須先約聘一年。小婕覺得公司欺負人,當下決定走人。

另名一同實習的同學則繼續在該公司待了兩個月才離職,「這個同學工作五個月,只換得三萬六千元!」小婕談起這段經歷,語氣縱使堅定,仍有些無奈。

「只能當作買經驗!」小婕說,畢竟雙方你情我願,幸好家裡的經濟還過得去,尚能負擔生活開銷。但她也直言「信義為立業之本,連自己的員工都要百般刁難,這種公司也沒必要待下去!」她以自己的經驗提醒社會新鮮人,對這種「實習」的條件,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因為陷阱實在太多。

小婕的故事不是特例。目前在雜誌社工作的小林(化名),一年前從知名國立大學畢業,本想出國留學,但經歷半年嘗試,仍無法錄取理想學校,她決定先進入職場汲取經驗。但四處投遞履歷,苦無回音,只有一家新成立的網路媒體給她面試機會。

對方開出的條件是,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從早上十時到晚上六時,月薪二萬元。見到林同學面有難色,面試主管說:「公司原本用工讀生就很好用!妳職稱上是正式員工了,還需要那麼多薪水啊?」林同學相當不服氣,後來和其他面試者打聽,才知道有人更慘。主管直接跟他說:「目前沒有缺額,若還是很想試試看,不妨先來『實習』。」實習是不支薪的。

無獨有偶,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小婷(化名)大四時就急著「卡位」,在介紹下進入某平面媒體擔任地方記者,起初跟著資深記者採訪,一個月後開始單獨行動,公司將兩個鄉鎮交給她「管轄」,負起責任。

至此,小婷的工作與正職員工無異,但頭銜依舊是「實習記者」,只有稿費,沒有薪水,平均一個月只有三千多元,連汽油錢都不夠。三個月後,公司才將她納入正式編制。「辛苦歸辛苦,想想許多同學至今仍找不到工作,就覺得很值得!」

瀏覽各大人力銀行網站,便可知如此苛刻的條件並不罕見。

一家位於台北縣新莊的企畫業者在「職務說明」一欄即寫明「本職務為實習學習性質及新人養成教育,實習期間公司供應午餐,每日五百元車馬費。」以一個月以工作二十天計,月薪一萬元,工時卻和一班上班族沒什麼不同,「朝九晚五」一天八小時。
總帖子數排名︰69

升級   80.37%

發表於 2008-8-3 12: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現在的社會型態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想要錢多事少的輕鬆工作
但是這些職缺畢竟是有限的
僅僅少數的幸運者所擁有
再加上現金大環境的不景氣
許多公司為了節省開銷
也紛紛採取減薪
或是裁員一人當三人用
遇到這些問題
有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時
只有含著眼淚咬著牙苦撐囉

升級   2.95%

發表於 2008-8-3 15:07: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coksand 的帖子

記得自己剛剛畢業要找工作的那個時候,要麼就是人家嫌我沒有經驗不愿錄用我,要么就是我嫌人家那公司不景氣不愿意去。輾轉了半年,覺得這樣混下去實在是不行了,到最后我在那里祈禱:如果再有家公司愿意聘用我的話,即使是沒有任何的薪水,現在的我已經愿意去了。因為要有經歷過才知道工作確實是很難找的。不過后來還好,我遇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老總人很好,很隨和,對我們很是照顧。而且還有提供住宿的地方。對沒有任何經驗的現在的我來說是知足了。但是對以后我理想的就業趨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人總是活在當下的,知足常樂……什么事情都是急不來的。
總帖子數排名︰6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8-3 19:03:01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職場供需的問題
前幾天看到大學生抗議學費調漲
我就跟我爸說
這些學生也真奇怪   嫌貴可以不要讀大學   
國家又不是拿槍抵著你讀大學
沒人讀大學學校那敢漲

讀了畢業也沒用啊
一大堆大學生
老的不退   中的不走   有缺的不是爛公司就是屎缺

我覺得倒不如國中畢業去當有一技之長的學徒
還比較好
附近就有一個這樣案例學歷不高    靠焊接專長
進工程公司一個月6萬
我都覺得他比大學生強多了

很多現場勞力缺找不到人
大家哀找不到工作
我想很多雇主也覺得現在的年輕人......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8-3 22: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職場供需的問題

贊成團長所說的這句話,
上課時會告訴學生們下面這些對比:
be somebody (成為關鍵角色),not nobody (不要只是路人甲、乙);
with speciality (要有特色專長),not generality (不是只有普通能力);
got expertise (具有專業知識),not only common sense (不要只有常識);

我常問研究室的學生兩個問題: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你未來要做什麼?)
Who are you going to be? (你希望將來成為什麼人?)
第一個問題決定了你現在要做什麼以及如何做現在要做的事
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難,因為它可能決定你一生的志業(career)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8-3 23:03:16 | 顯示全部樓層

建議準備就業的年輕人看的一本書

吳靜吉的「青年的四個大夢」遠流出版社

吳靜吉博士援引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李文遜的研究,認為人的青年時期(十七歲到三十三歲)有
四個大夢影響最大,這四個大夢的形成,決定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尋求人生的價值
當遭遇生活中挫折、不如意時,青年們會開始思索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但面臨困境的青年
們並不一定知道如何尋求解答,當然會前往被動等待青年上門的青輔會等機構者更是有限。政
府若要協助青年「尋求人生的價值」,首先應先主動瞭解青年們的不滿,協助其以積極的態度
面對問題,能由問題解決中肯定自我,並在實踐中體驗其自身存在的意義。而現實情況中,青
年會有哪些不滿呢?政府可曾自問是否已經建立了機會均等的公義社會?是否已經提供給青年
自主多元的成長空間?因唯有保障青年受教權、參政權與就業機會的均等,才能激發青年追求
個人未來生涯發展的動力,提供青年自主多元成長環境,更能讓青年們有機會從求學或工作中
實現自我。

尋求一位良師益友
部分青年們因社會經驗不足受騙上當已不算新鮮事,一旦受騙損失財物事小,若因此造成對於
人性偏差的觀念,甚至產生對團體、人際關係的疏離感,可說是社會的重大損失與負擔,但良
師益友並非隨手可得,常常是可遇不可求。若政府能協助青年們尋求或提供「良師益友」,將
有助於年輕人增進學習技能與價值觀,並達成正面人生目標的態度。以美國為例,早就已有「
良師益友計畫」〈Mentor Programs〉輔導青少年及青年。青少年良師益友計畫旨在讓成人與青
少年連結在一起,由年紀較長的輔導老師提供青少年指引,幫助他們對工作及社會負責,且經
研究顯示,一些行為表現較差的年輕人,能經由良師益友計畫的互動得到助益。而良師益友計
畫之內容,也視計畫重點及接受輔導之對象而定,例如對青年有幫助上大學的計畫,內容以家
教及課業輔導、認識大學了解申請程序、就業準備等為主,活動中還包括帶領青年到良師們的
工作場所、傳授與工作有關技巧、或幫助青年人獲得暑期工作或實習之機會等,值得有關部門
參考。

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
根據全國勞動力調查發現,我國在十五歲到三十歲人口的勞動率遠低於美國、日本、新加坡、
印尼、泰國等國家,顯示國內青年追求高等教育意願非常高,但青年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卻不
見得能獲得穩定職業的保障,從行政院主計處發布九十一年全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
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17﹪,按年齡觀察,十五至廿四歲年齡者失業率為11.91﹪,廿五至四十四
歲年齡者失業率為4.73﹪,屬於青年族群橫跨的兩個年齡層失業率均創下歷年新高,尤其青年
們從學校畢業後,往往無法找到合適工作,不是畢業即失業,就是屈就於專長不符的臨時性工
作,失業與恐懼失業的痛苦與日俱增,在失業率不斷攀升、青年失業問題嚴重之際,政府青年
輔導工作經費卻連年鉅幅負成長,且未見任何有助於青年創業輔導替代方案,現實環境對於青
年人而言,不是已有工作機會能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而是先被困於失業的危機

愛的尋求
青年人的愛不只是情感情愛,而應泛眾愛,推而廣及服務人群,尤其在近年來志工服務的推廣
,鼓吹年輕人投入社會服務工作已見成效,也激發青年朋友們樂於助人、樂觀進取、關愛社會
的人生觀,然為持續鼓勵青年的自主、自發,政府應給予青年人願意投入社會服務的誘因,尤
其應設法解決青年失業率問題,不要讓青年族群失去信心,因青年勞動參與率持續偏低,將導
致青年人失去承擔,漸趨逃避、閒散、逸樂、鬆散取向的價值觀念,對國家、青年人的未來都
容易產生不良問題

==================================================================================

請注意四個大夢有著從上到下的順序:
找尋人生意義 ---> 找尋良師益友 ---> 找尋終身事業 ---> 找尋一生的愛情

年輕人卻經常是先找愛情 ---> 再找工作 ---> 找些朋友作樂 ---> 直到中年才想起自己一生到底是為何而來

最近常與老婆談起現在的青少年及青年吃的苦太少了,不知道人生活著到底是為何,
也經不起環境與人際的壓力,吃苦可以使人的生命密度(life density)增加,也能夠
逼一個人去思索生命的目的(life destiny),生活的積極度與耐受度才會出現,該做
那些事、如何去做這些事才一一出現。
總帖子數排名︰4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8-3 23:18:45 | 顯示全部樓層

舉個例子

我大學時遇到一位森林系畢業的學長(人長得高大且英俊瀟灑,成績好英文佳),
退伍回來之後,因為要實現他的從事觀光業夢想,先到台中市當時最好的全國飯
店當門口開車門小弟,半年(忘了確切時間)左右就因為工作態度與投入,被總經
理破格提拔成為西餐部經理。
他第一個工作就是從最基本面對客人做起,做個開車門小弟能賺多少錢,如果沒
有遠大的理想,當他的森林系同學們有了文憑就去應徵某些公司或是報考公家機
關任職即可,他卻只是為客人開車門,但是他告訴我,為客人開車門是有學問的
,他將客人的住房與飲食等等習慣記錄起來,並積極詢問客人的需要,下次再來
就直接幫客人預備好他所需要的,客人立即對他印象深刻,不只給多一些小費,
訂房時還會直接要求這位開車門小弟作接待與導遊等,使得經理、總經理對他另
眼看待,找他長談並為他安排其他更好的職位與訓練。
後來,我看著他出國留學,因為他也是台南人,我還曾去他家拜訪,就是為了更
深一層地了解這個人。也是這位學長讓我了解,要設立目標努力不懈,深入思考
創意不斷,還要不斷訓練自己具備各樣的技術來搭配。像他為了能夠進入西餐部
工作就不斷練習各種西餐煮法與水果切法,我與兩位同學曾去他的住處作客,他
就親手做餐點切(應該說雕塑)水果泡咖啡(二十多年前就用虹吸式咖啡煮法)給我們
享用,如同他的客戶一樣。當時看著學長如此的投入,心中就出現學習的對象,
就把他的專注與努力用在自己的功課上,我也找到自己的著力點---電腦程式與數
學,除開畜牧專業之外,我另闢一條路往數學及電腦方面走。

[ 本帖最後由 pighead 於 2008-8-3 23:27 編輯 ]
總帖子數排名︰8

升級   73.4%

發表於 2008-8-4 07:35:02 | 顯示全部樓層
找不到工作  好像只有大學生居多

其實現在除了  辦公室除外

企業主好像都喜歡用高中學歷以下的人

原因有

1. 學歷不同  工作態度也會有所不同

2. 學歷越高薪水越高

我有朋友  四技學歷  都找不不到工作

有一天  他用高職學歷去應徵 把馬上錄用

還有一點

現在年輕人

不喜歡付出勞力  都喜愛找工作輕鬆的職缺  不願吃苦

其實失業率  沒這麼高

只是大都在挑工作而已
總帖子數排名︰21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8-4 08: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超級奇蹟

昨天看到這文內容
想想我們養豬的產業
除了環境惡臭
未來性太差

我們的工時還是普通
平均日薪更是不賴
但為何就無法吸引新的人力願意進入呢:102

前幾天碰到一個超級奇蹟
有位年輕人
第一次打電話跟我買藍瑞斯的精液6劑
來了之後 稍微聊天一下
才知道

他約 30歲
國立大學畜產系畢業
不是養豬第二代
沒有自己的資產
沒有真正在豬場上班
只在實驗場做過
卻已經租場和人合資要養豬

聽說 1.5分地 月租兩萬
可以養到 1500頭

其熱情和毅力 真是令人欽佩:070
總帖子數排名︰8

升級   73.4%

發表於 2008-8-4 08: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9# 泰宏榮 的帖子

讚!

有為的青年

比我還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