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7|回復: 4

母豬營養與管理(下)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46

升級   100%

發表於 2008-4-16 08:47: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ag007.com.tw/cgi-bin/magazine/article.pl?category=1&sn=511


母豬營養與管理(下)
卜蜂技術專刊
2001-06-01
2.飼養管理的實務要點:
  (1)餵飼頻度:
  有許多的現場實務經驗清楚地告訴我們,泌乳母豬每天應被餵予飼料一次以上以便使其攝食最大量飼料。雖然並沒有很清楚知道怎樣的餵飼頻度,母豬會有最大的採食量,但我們建議泌乳母豬每天至少要餵三次。熱環境下,在較涼爽的夜間餵飼母豬有其好處。當然,餵飼頻度高的好處(增進採食量、離乳仔豬窩重較重和改善繁殖性能)必須與所增加的勞力成本相平衡。

  (2)允許任食:   在母豬泌乳期間如能給予任食,則可維持最佳之性能。比較試驗顯示,在美國一個管理良好的農場,任食組的母豬性能以及飼料消耗量與傳統餵飼方式的母豬相等(Conner, 1999),但在於飼養管理不是很好的豬場時,它可能可以讓母豬有較高的採食量。任食方式在熱的環境下也許有它的特殊功效,因為它可以確保母豬在晚上天氣較涼的時候仍有飼料可以吃,所以母豬可能吃得較多。當然,它需要有較特殊飼料槽設計,在美國的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的這種用途之飼料槽。   (3)適當的飼料槽設計:   在過去我們太常看到太小或造型不良的泌乳母豬飼槽,以致無法很容易吃到飼料。飼槽應要夠大而且形狀要適當以讓母豬能毫無困難地吃到飼料。   (4)適當的飲水供應:   母豬也同其他動物一樣,如果無法獲得適當的飲水供應,那麼將會降低他們的飼料攝食量,這種反應在熱緊迫下,因水的需求非常高時更是嚴重。乳頭式飲水器通常無法維持適當的流速,而母豬又無法花足夠的時間去喝足它所需要的全部水量(NRC-89)。   並不清楚怎樣的流速是必須的,但每分鐘二公升的水量在實務上沒有熱緊迫的情況下似乎十分適當。 Koketus (1994)發現商業場的泌乳母豬,如以水碗方式給水的比以乳頭式飼水器給水的每天要多吃半公斤的飼料。我們建議最好不要以乳頭式飲水器來給予泌乳母豬飲水,但如果是以乳頭式飲水器給水的話,一定要注意其流水量。   (5)乾、濕兩用飼槽:   乾、濕兩用飼槽可以讓母豬在飼槽中混合飼料和水,乾、濕兩用飼槽的一些設計重點為:   a. 在飼槽底部有一向下的乳頭式飲水器,所以母豬無法直接由乳頭飲水。   b.漏斗型貯料糟。   c.飼料會自貯料槽掉下,母豬可吃自動槽掉下的飼料,也可碰觸槽底的乳頭,以便將料與水混著吃。   在母豬使用乾、濕兩用飼槽的數據並沒有像用在肥育豬上那麼地廣泛而令人振奮(J.E.Pettigrew,未發表),但仍顯示出母豬從一個設計良好的乾、濕兩用飼槽會比設計良好的乾式飼料槽採食更多的飼料(Koketus, 1994),其差異每天每頭約半公斤。   (6)濕餵   濕餵是比乾、濕兩用飼料槽後的更進一步方式,因為它不再給母豬自行混合乾、濕飼料,而直接餵予濕的飼料。它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先將飼料放到飼料槽中,然後再以水管加水,利用此方法的缺點是經常當餵量少而又加太多水時,常無法吃到飼料。(這與在飼料槽上放一乳頭式飲水器所遇到的問題相同)。我們建議在這種方法,除了在一些管理水平非常好的農場有非常好的結果外,對一般管理層次的農場,我們不認為它是一種好的方法。   另外有一種濕餵方法是在給予母豬之前就將飼料與水混合好,這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因為它可以將水與料的比率控制得很好,其唯一的缺點是它在每次餵飼之前都必須先花人工來準備濕料。   (7)管線餵飼法:   管線餵飼法是包括在餵飼前先將飼料與水混合好,然後再以輸送管將料與水送到每頭母豬處。這個系統在歐洲被廣泛地使用,但在美國尚未被廣泛使用。它的電腦控制系統可以計劃性地將事先決定的餵飼之濕料量按照需求來常態性供料:愛用此系統的人都主張它可以增加採食量。 3.飼糧配方:   (1)避免過多的纖維:   纖維不僅會稀釋飼糧的代謝能(或消化能、或淨能),而且會增加飼糧的容積(減低密度,變得膨鬆),在大部份的案例中證實,當增加飼糧纖維含量時,母豬無法藉增加採食量來維持恆定的代謝能攝食量。纖維的熱增值相當高,所以母豬在受到熱緊迫時,增加熱增值會進一步降低母豬的代謝能攝取量。   在懷孕母豬我們也許建議用較高纖維含量的飼糧,但在熱緊迫下的母豬則千萬不要給予高纖維飼糧。   (2)避免霉菌毒素的污染:   霉菌毒素在新生小豬中是非常被重視的,因為它會產生相當的危害,例如F2毒素會影響母豬的動情素作用,而DON毒素則會降低母豬的飼料採食量,其他的不同毒素有不同的害處,而且在熱帶地區霉菌毒素污染發生的頻率可能較高,在熱帶國家,霉菌毒素可能會造成母豬及新女豬有較高的機率發生小豬畸形、八字腿、木乃伊和繁殖問題。

二、飼糧脂肪  脂肪比碳水化含物的熱增值低,因此,如果飼糧裡能以脂肪來提供一部份的能量,會比全用穀物好,因為它會降低動物的熱增值(表二),尤其是在熱緊迫下的母豬。 表二、飼糧能量來源和環境溫度對泌乳母豬之採食量和性能的影響*
標準室溫能量來源統計效應
纖維澱粉脂肪
泌乳失重,Kg20℃6.62.62.0溫度效應(P<0.05)
32℃13.215.916.3 
飼料攝食量,Kg�天20℃5.945.905.31溫度×能量濃度(P<0.05)
32℃4.493.363.54 
代謝能攝取量,Mcal�天20℃16.719.420.0溫度×能量濃度(P<0.05)
32℃12.610.913.020℃時能量的直線效應(P<0.05)
產乳量kg�天20℃8.438.348.0332℃時能量的直線效應(P<0.08)
32℃7.337.477.62 
乳汁的總能量,Mcal�天20℃8.547.969.16溫度效應(P<0.12)
32℃7.057.738.5832℃時能量的直線效應(P<0.08)
乳脂肪,%22℃5.574.986.90溫度效應(P<0.15)
32℃5.185.756.8032℃時能量的直線效應(P<0.05)
* 每個數值是每處理組10頭母豬泌乳22天的平均值(Schoenherr等人 1989)
  廣泛地綜合討論在泌乳母豬料中添加油脂可以看出會增加母豬之代謝能攝取量,且會降低在熱緊迫下母豬的飼料採食量(Pettigrew and Moser, 1991),但在熱緊迫下,母豬所增加的代謝能攝取量較大。在飼糧中用一部份脂肪會增加由母豬傳送到仔豬的能量,故可增加離乳窩重。   如上面所述,增加泌乳母豬代謝能攝食量通常可改善其後續之生殖性能,然而,如果代謝能的增加主要是來自脂肪,則這種因果關係還是令人存疑。前面我們有說到,當增加代謝能攝取量時,循環系統中的胰島素含量增加可以說是生殖性能改善的最後媒介(Pettigrew, 1998;Aherne1999),增加代謝能可增循環系統中的胰島素含量,也顯示出它可以刺激改善生殖。然而,胰島素含量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關係比脂肪攝取量為高,因此,當以脂肪代替穀物時,理論上可能對後續的生殖性能有害,因為它會降低胰島素的含量,但如果真的說飼糧脂肪對繁殖有害,那麼它的傷害也很小。 (Kemp等人,1995;Lorschy等人,1997;Vanden-Braune等人,2000)。   綜合來說,我們建議在泌乳母豬飼糧中補充一點點油脂,尤其是受到熱緊迫時;我們相信,在熱緊迫下,油的添加應有好處,而不會有壞處,熱緊迫所引起的繁殖性能影響,則在熱緊迫消失後會恢復。在所有的環境下,飼糧油脂的添加都會提高離乳窩重。

三、飼糧胺基酸的含量  談到胺基酸的首要原則是必須提供泌乳母豬適量的每種必需胺基酸。胺基酸的需要則會隨著母豬個體、環境情況而不同,最主要是因為泌乳量不同所致。 Pettigrew在1993年提出一個估算泌乳母豬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胺基酸需要量方法,在1998年的NRC亦加以推薦。每日的離乳胺基酸需求可以以下列的公式來估算,它是以仔豬的窩生長速率為基準來作為產乳量的指標。   總飼糧離胺酸(g)=26×窩增重(kg)-6.71   表面可消化離胺酸(g)=22×窩增重(kg)-6.39   窩生長速率可以簡單地由出生和離乳時的窩重來加以計算,泌乳長度是以天計算,這個方法配合上母豬的飼糧採食量數據,就可以算出離胺酸的百分比。   在熱緊迫下的母豬則會比較複雜,過多的胺基酸必須被代謝並以尿素的方式將氮排出,而代謝會產生熱,熱會附加於母豬身體上,結果會增加熱緊迫的程度,並降低採食量。所以在熱的環境下,可以多利用合成胺基酸的方式來調配足以提供適量胺基酸的相對低蛋白質飼糧,實際運用結果顯示,低蛋白質飼糧在熱環境下的功用比適溫環境下還大。   在美國中西部許多大學所做的許多區域性試驗結果(表三,Johnston等人,1999)建議,以合成胺基酸的使用來降低飼糧蛋白質在熱的環境下有功用,但在適溫環境時,則反而對母豬有不好的影響。熱環境對所有的性能都有很大的危害,而飼糧的影響就更敏感。很清楚地在二種環境不同的飼糧處理下,離乳窩重是有差異的,降低蛋白質而補充合成胺基酸方式當熱緊迫消失時,反而對母豬有害,這也許是因為它沒有適當添加纈胺酸所致;但同處理方式對熱緊迫下的母豬則有一些小益處,可能是因為它會降低餵飼的熱價值。 表三、室溫和飼糧胺基酸濃度對母豬和窩仔豬性能的影響
試驗適溫 熱環境P Temp.P. Protein
AP飼糧*LP飼糧*AP飼糧*LP飼糧*
母豬泌乳飼料採食量,公斤6.446.314.134.25>0.01ns
母豬泌乳增�減重,公斤2.1-1.2-15.6-19.5>0.01ns
呼吸速率,次�分37.234.864.766.0>0.01ns
離乳窩重,公斤74.169.760.562.1>0.010.05**
* AP:適量蛋白質飼糧:LP:低蛋白質+合成胺基酸飼糧 ** 室溫×飼糧的交互影響               發自Johnston等人,1999資料
  我們建議對熱緊迫下的泌乳母豬應儘量使用合成胺基酸來降低蛋白質含量以減輕母豬的熱緊迫。它對離乳窩重的幫忙是中等,但卻有很顯著的經濟效益。

四、結語  母豬能有高量的採食,則有賴於熱緊迫下的生理保護措施,水和料的供給管理與飼糧配方等重要技術的配合,利用這些技術,尤其對熱帶環境有特殊的功用。在特殊環境下如何估算泌乳母豬的飼糧離胺酸需要,在前面也加以討論,飼糧脂肪在泌乳母豬通常會有好處,尤其是在熱緊迫下,功用更大。 中國畜牧雜誌第33卷(01)第6期( 103 ~ 108 )

發佈時間:2001-06-01 00:08:51 / 修改時間:2002-01-01 00:09:18

升級   40%

發表於 2008-4-23 18: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此感謝分享養豬新資訊,提高養豬飼養水準!

升級   44%

發表於 2008-11-16 22: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家的貓咪已長大.還沒有來抱走.快跑丟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