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7|回復: 0

令人廢寢忘食的「24反恐任務」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28

升級   2.15%

發表於 2007-3-8 16: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金庸在其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精彩場景,敘述江湖群俠齊聚求破無崖子所設的「珍瓏棋局」,而文內所敘述的珍瓏棋局並非兩人對弈出來的圍棋陣勢,而是棋手故意所設的難題,其中局勢或生、或劫,往往極難推算,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長生,或反撲,或收氣,花五聚六,複雜無比。         為何談美國影集「24反恐任務」,會可以從珍瓏棋局開始說起,因為以「24」的敘演架構來說,就是一場接一場的珍瓏棋局,致令觀眾當局入迷、深陷其中無可自拔,是戲對觀眾的珍瓏;然以內容來說,恐怖份子精心層層設局,讓主角必須抽絲剝繭,尋找出路和關鍵真凶,是恐怖份子對主角的珍瓏;使得編導劇情中共生或剋,環環相扣、步步逼近,好似該要結尾,卻又峰迴路轉的劇情急轉直下,真是一部上屬經典等級且創新劇型的「故事珍瓏」。
       在「24反恐任務」DVD影集封面上,囂張地下標寫:「最令人廢寢忘食的影集」,原本我剛看時,還想會不會太誇大其詞,但當我一氣呵成看完第一小時後,完全不想去喝水上洗手間,我懂了,「廢寢忘食」,原來是這意思。接著,你知道的,我就像開了飯一樣的HIGH,然後一路上癮。
        福斯電視網最初於2001年推出「24反恐任務(24)」影集首季,該劇以「真實時境」 (Real Time)概念的編導手法呈現24小時內發生反制恐怖攻擊的故事,以反恐行動作為節目進行節奏,輔以時間同步速度詮釋,每集演一小時(等於看完一季需要整整24小時),看似明快的節奏,實則時間同軸多線故事同步進行,因為編劇群們把情節設計得峰迴路轉,才剛設下的線索,如同主角將踏進的陷阱,下一刻馬上推翻,或是短短幾分鐘馬上製造新危機、甚或準點必死關鍵角色,設下伏筆,讓觀眾不知所措,偏偏佈線精緻無比,令人想找碴還幾乎無從挑剔。
       該劇每在美國上映時,電視台均會多次大費周章調查播出時間,企圖以劇中時間為播映時間,藉此讓觀眾身歷其境地同步感受主角面對時間分分秒秒的壓力,此舉也打響「24」的名氣,甚至還在上片前買下電台每整點三十秒的快閃式預告,創下電視節目首映造勢創意得極佳懸疑式宣傳效果,來到台灣播放時也辦了24小時馬拉松式的看片活動,證明該劇的緊湊度,若非張力極強,想讓人連看24集不累還真難。甚至美國影集名評論家丹尼爾?芬柏也為「24」的精彩與罷不能來背書:「若想打發時間,這部影集足夠讓你有合理理由看上一整天,仍絲毫不感疲憊。」
       同是「24」愛好者的友人認為,「24」有極深的911情結,其實我認為還好。因該劇2000年籌備,2001年9月首映時,震驚全球的「911」剛發生。影集首播初,媒體和評論者發現該劇創意,還大力讚揚推薦,但美國民眾一來仍心存陰影,對收視無益,二來該劇新型態節奏必須打破原有閱聽眾肥皂劇(如六人行或慾望城市,一集漏掉和劇情推演關連不大)的收視習慣,強迫必須每集連續觀看,否則必定前戲不接後戲,遺漏甚多關鍵訊息而看不懂演到哪裡、為何傑克要殺了他(其實應該是連一分鐘都無法漏看,因為關鍵角色可能瞬間背叛)。終於直到這5年間,反恐成為國際議題,加上劇組優異表現,接連獲獎入圍肯定,好看口碑持續發酵,使得該影集所發想的創意,越來越受到重視,收視持續攀升。
       也由於911的數千人傷亡,造成美國本土反恐意識提升與國際悲傷,所以911後,反恐成為國際議題,「24」的誕生,如今看來,就成了具前瞻性和影視製作創新的指標作品,也提醒世人莫忘恐怖攻擊,隨時可能發生,又由於契合國際中東情勢或美國本身政經局勢,戲劇張力十足;至今播出的5季劇情設定,一路從保護總統候選人、解除核戰危機、防止生化病毒入侵、對抗中東恐怖分子到破解神經毒氣彈攻擊及國安漏洞展開。
     「24」首季大致敘述反恐怖活動組織CTU(counter terrorist unit)小組組長傑克?鮑爾(基佛?蘇德蘭Kiefer Sutherland飾)在午夜12點前夕接獲線報,得知總統大選前夕,將有殺手暗殺總統候選人。傑克須在24小時內阻止一切,慘的是,他的女兒此刻被綁票,太太也遭歹徒劫走,傑克被逼迫成為刺客之一,但他不但要想辦法阻止暗殺發生,還要設法救出女兒和太太,最重要的是,傑克還要揪住CTU裡的內賊。難怪傑克總要在開場說:「我是傑克?鮑爾,這是我人生中最長的一天!」可想而知,24小時毫無喘息地解決國家危機,確實非常人能為。
   由基佛?蘇德蘭扮演的CTU外勤隊長,劇中設定他待過三角洲特種部隊、反恐特警組(SWAT),若你上過「24」官網,還會發現更多角色的模擬檔案資料(學經歷、親人、職稱齊備,彷彿真有其人),片中他運用CTU通訊設備、衛星系統、PDA傳送資料,神乎其技地查出位置緝兇,片中呈現的反恐科技讓人嘆為觀止,堪稱本片重要賣點。
      難關每每排山倒海襲來、高潮一而再洶湧澎湃的「24」,在劇中最重要的男主角傑克,其角色設定的沈著機智勇敢、愛國和重視愛情、親情的個性,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有血有肉具真實人性,而較能產生角色投射認同的角色,反而不會像007詹姆斯龐德或不可能任務的伊森韓特般那樣角色遙遠、近乎超人或不可能真實存在。
        該劇在劇情推展上最精彩處在於:沒有人值得信賴,因為不到最後一刻,不清楚誰在發動策變;沒有人知道幕後指使者最終目標,因為隨時殺手來自四週;沒有人能協助你解決危機,因為身邊所有人都有可能另有目的或被迫出賣你;就算多年友人也不見得是好人,懷裡的情人最後可能發現原來是敵人,以為的敵人一度以為是好人,但又在最後一刻背叛。
      所有人性的既定規則被打破,所有的信任或背判隨時可能發生,只能說,活在一個諜影幢幢與政治權謀鬥爭的世界裡,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而謎底總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揭曉,所有觀眾直到最終分秒,才得以喘息,但,別忘了,這是「珍瓏」,所以就算是當季結束,還是會來個很不結尾的結尾,埋下超級機車式的合理伏筆,讓你恨得牙癢癢,然後只能望穿秋水,苦苦等待下一季上映。隨著影集一季接著一季開拍,最近美國一月中旬將播映第六季,就可以知道,雖然說是最長的一天,但主角傑克?鮑爾的最長一天,卻是一天又一天。
「24」 是一場主角與人性與意志力的極限決戰,限時24小時,好戲名,好戲。

24反恐任務」每集描述1小時內發生的事情,以連續24集串聯出危機四伏、驚心動魄的一天分秒,劇情內所有時間點,都與時間推展無差異,這類「真實時境(real time)」的編導演製新手法,相信已經大大開拓了所有影視製作人員和閱聽眾的新視界。「24」的劇本難度在於如何讓多線故事同時進行,相互交錯發生影響卻又不干擾彼此角色發揮,但又得確保在拍攝時、剪接時、後製時和影片節奏感的順暢合邏輯,這非得要極有默契、高效率、高技術水平的工作團隊才能完成
24」費盡心思設計翻轉情節(我覺得編劇群都大概個個都有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至少也會編得快精神錯亂了吧,能絞盡腦汁把每個角色這樣扭來扭去的寫),其故事最大創意就是以「同步時間」概念編寫劇本,讓故事時間與真實同步進行,而非常見影視或小說的時間描寫「行雲流水一晃眼20年」,這編創源於十七世紀時在義大利與法國等地所流行的戲劇寫作方式「三一律」,三一律要求故事發生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在固定的地點;事件本身嚴守一條主線上沒有分支,但因後來創作者對地點的要求放寬,劇作家才重新讓故事舞台擴展而呈現出情節高張力
至有個令我聽聞後拍掌叫絕的拍片花絮傳聞:在「24」第二季的結局敘述黑人總統大衛?派默遭恐怖份子混在歡迎人潮中以握手藉機傳染病毒,結果大衛?派默中毒突然昏倒在車隊旁,瞬間引起騷動震驚,「刷」地螢幕又出現計時,以此做為結尾。結果聽說這場戲在拍時,現場上百人臨時演員在現場,但怕拍完後,有人會在網路或對外說出第二季結局,於是編導團隊想出一招,現場拍到當大衛?派默倒下時,導演故意不喊 cut,還是繼續拍,然後大衛?派默再站起來若無其事地向人群揮手,再坐上車隊離去,導演這時才喊cut,這樣一來對外的結局可能就是說總統他沒事,然後安全離開,所以就算有人先知道網路版結局,最後在看導演真正電視播出版時,才會恍然發現真正的結局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想見,編導這麼用心良苦想出的高招,就是不讓觀眾可以自作聰明以為能猜到劇情,就算你參與臨時演出,也未必就真能知道劇情,代表該劇組對玩珍瓏吊觀眾胃口的手法到達極致的精彩,也表示該劇編導原創意的重視程度,真是又氣人又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編劇群已經如此出神入化,而這部影集中的攝影和剪接,更是無比傑出,將劇情的步步進逼,一分一秒的推演,推高點燃如台北101跨年高空煙火般燦爛無冷場,多角度的分割畫面,也增加戲劇的節奏與緊張氣氛,我認為這部影集已具備讓影視從業者或有心從事的學子奉為必賞聖經的製作水準。(這五季都買DVD珍藏,不用擔心百視達打來通知要還片。如果要等電視台一週播一集,可能會等到抓狂、情緒也斷了,而且看DVD,才有時間可以按暫停去倒茶喝水上廁所)。
而在片中輔佐呈現危迫關鍵情緒,又功不可沒的是配樂大師西恩卡樂利(Sean Callery),精通古典樂、爵士樂與電子樂,擅長鋼琴、鍵盤、電子合成器、長號、大號等樂器,1990年代投身聲效設計與音效剪輯工作,98年曾受邀擔綱「X檔案-征服未來」的弦樂/編曲職務,在「24」中,卡樂利充分利用具有現代感的電子合成器,將低沈懸疑或高昂推進的旋律來結構、組合或解構,詮釋出劇中的情境概念,隨著主角直擊現場的內心交戰衝突,讓情緒衝擊在每一個瞬間,拉出巨大的戲劇張力,卡樂利也運用融合聲響的弦樂來強化演員的痛苦、掙扎或憤怒的情緒變化神采,讓觀眾感同身受。甚至就連描述恐怖份子激烈犧牲的悲壯情緒,都一一用音樂傳神地傳達情緒,這些音樂的情境描寫塑造,在第五季DVD裡也收錄卡樂利親身示範的幕後花絮,讓我們看瞭解幕後製作的精彩與繁瑣,「喔,原來是這樣。」
如果從艾美獎向來肯定一個影集能將其討論的題材,帶入全新境界的觀點來看(如六呎風雲、慾望城市或艾莉的異想世界),艾美獎的得獎肯定,確實預告了該類影集的未來發展性,雖然諜報動作(如雙面女間諜)和反恐類型的製作,本就熱潮不歇,但我認為,由於「24」的成功,其製播型態不僅可以展現編導演製技術團隊的成熟完整性(如結合時尚情境秀),呈現作品一氣呵成完整性;且強迫使觀眾鎖定收看的閱聽行為,也有助廣告商在特定廣告時段鎖定目標客群下廣告,達成廣告行為,相信未來,一定還會出現更多類似這樣型態的影集,成為風潮,若有更新創意的影視呈現,更是觀眾之福。
影集成就來說,去年2006年,是「24」最享受甜美果實的一年,在收視率方面,創造了影集製播5季以來在美國的最高收視紀錄,第5季也總計入圍12項艾美獎,刷新該影集單季提名與獲獎項新高,並勇奪最佳戲劇類影集、男主角、導演、最佳單鏡作業影集剪輯與最佳影集音樂等5項大獎。且自2002年以來,「24」與男主角基佛蘇德蘭也創下連續5季同獲艾美獎最佳戲劇類影集與男主角項目的提名紀
今年2007,「24」邁入第六季,美國在1/14正式首播,熟悉緊張的時間計數滴答聲將響起,又會有什麼突破性的劇情發展和編製設計,令我屏息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24反恐任務」官方網站:http://www.fox.com/24/  
線上觀看24反恐任務第一季網址 : http://sfile.ydy.com/bb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