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卒 發表於 2007-2-12 13:19:29

瘦肉率 and 肥肉率

請益豬頭老師    我看美國種豬數據有些都有列 瘦肉率    一隻豬 瘦肉率60 肥肉率40和另一隻瘦肉率52 肥肉率 48   為何有這樣的差別   由何種基因控制ㄋ    再者   營養觀念是否澱粉 轉換成 蛋白質多餘蛋白質在轉變成脂肪儲存   轉化成瘦肉跟肥肉所需的營養成分想必一定不同   假設4公斤飼料 可轉換一公斤瘦肉是否 一公斤脂肪需要 6公斤的飼料營養ㄋ    因為很多養豬戶都說養肥豬比較賺   我假設瘦肉率跟肥肉率受基因控制肥肉率比較高的豬是否牽涉到他的採食量比較大好來提供轉換脂肪所需的熱能   最後請問豬頭老師瘦肉率跟肥肉率在多少比例下是最合理的    因為我不想養肥豬吃的多價格又不好:lol :lol :lol

fellegg 發表於 2007-2-13 22:00:41

大致上可以觀察的有幾點
一般所謂的瘦肉---其中carbonhydrate和protein含量高
這兩成分含的熱量...大概在4-4.5Kcal/g間
如果是肥肉---主要成份為脂肪
脂肪的熱量為9Kcal/g
所以----粗估瘦肉生產與肥肉生產所需能量比為1:1.5-2.0
飼料以3Kcal/g算,消化率為70-75%---大概FCR的瘦肉為1.6-2肥肉要到3-4之間
(亂算的...**")

不知道有沒有新的Major gene的發現,
HFABP(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等等算是跟這樣的含量有關係

一般常見的在品種間有差異在
就像是之前在讀書說的市場別---肥肉型,兼用型,瘦肉型豬隻
如傳說中最精肉的Pietrain聽說有到接近全身80%瘦肉
而一般商用豬隻品系大概在50-60%上下

以後可能研究的方向---因為肌肉細胞有三種---紅,白,中間型
不知道中間營養是否有差異在...
也或許可能依不同市場做不同的育成

pighead 發表於 2007-2-14 00:23:29

年關將近要先去還債,還要逃離債主

原帖由 無名小卒 於 2007-2-12 13:19 發表
請益豬頭老師    我看美國種豬數據有些都有列 瘦肉率    一隻豬 瘦肉率60 肥肉率40和另一隻瘦肉率52 肥肉率 48   為何有這樣的差別   由何種基因控制ㄋ    再者   營養觀念是否澱粉 轉換成 蛋白質多餘蛋白質在轉變成脂肪儲存   轉化成瘦肉跟肥肉所需的營養成分想必一定不同   假設4公斤飼料 可轉換一公斤瘦肉是否 一公斤脂肪需要 6公斤的飼料營養ㄋ    因為很多養豬戶都說養肥豬比較賺   我假設瘦肉率跟肥肉率受基因控制肥肉率比較高的豬是否牽涉到他的採食量比較大好來提供轉換脂肪所需的熱能   最後請問豬頭老師瘦肉率跟肥肉率在多少比例下是最合理的    因為我不想養肥豬吃的多價格又不好:lol :lol :lol


今天才還完三位債主(學生)的債務,做到剛剛才鬆一口氣!
明天還有兩位債主(老師與學弟)的債務要還,又是一天硬仗!
家裡(抱歉現在本人有五個家,不過還是一個老婆兩個兒子沒變,請放心)
也是大掃除加上要搬家打包,簡直不知道日子是如何過的。

我先提一下,瘦肉率60%並不是代表肥肉率為40%,如果記得沒錯的話
(fellegg可以去問問Dr. Baas或Dr. Stalder)應該有去掉頭、內臟吧?
但是骨頭與皮應該包含在內,所以肥肉率可能只有20%不到。

至於影響瘦肉率的基因應該有很多,從動物生理的角度來看應該如此,
只是豬隻的基因體仍有許多盲點未解決,他不像人那麼寶貴,也不像小
鼠在生物醫學研究上的地位,所以仍有待國外有錢的研究單位與政府資
助去完成其中的重要基礎資料才能回答,不過我的學生有這方面的工具
政在進行各種生理發育期間的可能影響基因探尋,如果有進一步成果會
告知各位。(那位學生已經發現豬胚鼠胚牛胚的已知共同影響基因數至少
為417個,所以肌肉生長從小到大可能影響的基因數也不會少於此數目吧)

營養早已不是我的專長,可能請kwssu版主提供相關訊息,不過提醒一下
的是過剩的營養(比如 醣類)最容易轉化成脂肪,所以人或哺乳動物在過度
攝取澱粉類食品後容易發胖。

至於瘦肉肥肉比應為多少才合適?應該是看部位而定,而不是看整隻豬的
比例,比如後腿本來就比較瘦,硬要讓脂肪比例變高,會使腿部無力支撐
身體骨架,所以公畜動物的腿部瘦肉要求會稍高;前腿的結締組織(含部份
的脂肪在內)就超過後腿,因為其運動方式要比較精巧(轉彎、搭肩、撥食物
等等),若這些結締組織與脂肪比例降低則會使動作敏捷性減少;腹部脂肪
與背部脂肪也是已知有堆積上的差異性存在,因為各自有其生理之重要性。

我與一些同事1999-2003年之間就曾發現有個基因的變異會造成脂肪堆積
的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冬季吃得多時,某些基因型的豬隻背部脂肪容易變
厚,但是有些基因型的豬豬卻是怎麼吃也不會讓背脂變厚(看來好像是我的
樣子),這個基因型檢測正在美國申請專利中(那些死老美拖了我們好久),
這是經過200多隻杜洛克檢定公豬的驗證之後的結果。不過其檢測方式不像
PSS那樣簡單便宜,也比HFABP來得貴些,所以仍有待其他人開發(我已離
開那個單位兩年多了,而主要合作的同事也於去年離開了),我們得要尊重
該單位的智慧財產權。

至於fellegg提到的品種間差異,嘿嘿嘿,我認為這才是正途,所以找到合
適的品種雜交組合會比較快達到吃得不多卻是肥瘦比恰到好處的目的。
(抱歉,我已經快睡著了,真的不知所云了,明天還有一堆債要還哩!)

fellegg 發表於 2007-2-14 18:42:24

老師...該不會你說的同事...是我的學長吧
SCI Paper產量超高....應該有快40篇以上
他還是有跟原單位合作一些計畫
這也畢竟是資源整合與資訊分享的途徑啦

台灣地區多以母豬具有較高的價值
美國地區...我問過沒有
但是值得注意的...之前幫台灣帶來很大外匯收益
還有外銷地區喜歡的產品
反而都是那些閹公豬吧

前一陣子聽演講...講者是研究澱粉微結構的專家
雖然同樣都是澱粉..不同植物的澱粉有不同的結構
對吸收效率差異可能差到兩倍
經過糊化,其他處理也可有效改善吸收
可能這方面的研究對動物營養還有成本會有幫助吧

winter 發表於 2007-2-15 00:03:46

回復 #3 pighead 的帖子

報告老大..
瘦肉率(Lean percentage)=全部瘦肉量(包括上肩肉+前腿肉+背脊肉+小里肌+腹脅肉+後腿肉+腱子肉)/屠體重*100

肥肉率(Fat percentage)=(經過分切修整的肩胛肉&中軀及後腿包覆脂肪重+板油重)/屠體重*100

以LYD為例..
其瘦肉率約在56%附近
肥油率約略落在10%上下

而雜交方式的不同的確會影響肥&瘦肉比率

pighead 發表於 2007-2-15 10:45:09

謝謝winter的資料

原帖由 winter 於 2007-2-15 00:03 發表
報告老大..
瘦肉率(Lean percentage)=全部瘦肉量(包括上肩肉+前腿肉+背脊肉+小里肌+腹脅肉+後腿肉+腱子肉)/屠體重*100

肥肉率(Fat percentage)=(經過分切修整的肩胛肉&中軀及後腿包覆脂肪重+板油重)/ ...

我人已經在南部老家,手上沒有資料可以來參考,謝謝winter的提供!
winter的老師就是這方面的專家,沒有他帶著學生做這麼多工作,我真
的無法想像那些實驗上的寶貴資料如何獲得?

屠體重 是在豬隻去頭去皮去內臟以後才秤重的嗎?

我在LD, LYD, DB, 雜交黑毛豬的屠體上都可以看到不甚相同的瘦肉率,
而且非常同意1996年的一篇review(回顧)文獻所提到屠體與肉質性狀的
種間差異高過種內差異,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可以透過品種雜交達到一
些個別品種當中比較難以達成的結果,不過如同fellegg指出的營養部份
連細微的差異都有可能造成屠體或肉質的變化,畢竟豬豬吃入的養份是
給遺傳可以發揮的溫床,以往的資料顯示營養在此二性狀中影響可能超
過遺傳,當然遺傳為基礎,但是有了遺傳影響之後可是需要營養的調理
得當才能顯得出效果。

To fellegg
你那位學長(我的學弟,上週才去找他喝咖啡聊了好一陣子)和我一樣,
都不能將當初在那裡研發的成果帶走,這是尊重該單位的智慧財產權,
現在我們兩人會繼續合作更多其他的項目,但是以前的成果還是留給那
個單位去處理為宜,這樣以後才能夠與該單位繼續合作。

[ 本帖最後由 pighead 於 2007-2-15 10:54 編輯 ]

pighead 發表於 2007-2-15 10:50:51

回復 #5 winter 的帖子

對了,上回談的過完年後會找你老師請益,看來我真是
四處喝咖啡聊研究,不知他是否會在實驗室?
還有,拜託不要再叫我 老大,你老師才是老大。
第一:我還沒真的老,哈哈,不承認而已啦!
第二:我也不大(各方面都是,哈哈哈),我只是鼻竇發炎的pighead

winter 發表於 2007-2-15 13:22:52

回復 #7 pighead 的帖子

在這個養豬"黑"社會裡,您當然是"老大"ㄛ......:em32

現在台灣計算屠宰率時屠體包含"豬頭" (非pighead):lol+豬皮+豬尾巴及板油

但是也要另外扣除 內臟+肝連+腰只+生殖器官.......(放血屠宰後)的重量

我們學校的老闆的確是夠"高頭大馬"在這一行內做老大也真的是當之無愧

今天去院辦找他才得知他已經攜同ㄧ家大小雲遊四海去了    過完年才會回來

到時候一起去A我們老闆吧:lol

[ 本帖最後由 winter 於 2007-2-15 23:45 編輯 ]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瘦肉率 and 肥肉率